張孝武道:“那就是蠢丫頭。”
芒種哼道:“老爺就是嫉妒人家有才華。”
張孝武轉頭走了,心想著說今年必須跟向瑞說說,考題要難一些,絕不能便宜了那些人。
本次科舉主考官便是右相向瑞,因向瑞負責稅賦法改製一事而遭到士族攻訐,中樞府為了恢複向瑞的影響力,不至於他主政遭到攻擊,特點向瑞作為主考官。這是一種平衡,朝廷不能總被士族牽著鼻子走。
對於科舉,張孝武所知不多,誰讓他是一個理科出身的技術員,他回憶起前世重重,當年若非因為自己的文科成績太差,也不至於選擇了理科。而他對科舉最熟悉的,便是八股取士了,明清兩代中,誰的八股文作得好,誰便能夠取仕。而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取四書五經內容,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四副對子平仄對仗。
工作之後,張孝武因為在圖書館,所以有幸看到了一篇清代的鄉試八股文原本,同時也是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不過他倒是覺得人家寫的非常好,不但字跡優美且文采優雅,然而當時圖書館館長說,就是這篇文章的主人,竟然沒有考中鄉試,由此可見當年南方學子學習的刻苦,若是這人不是江南學子,生在山西、山東、直隸,隻怕能中鄉試頭幾名。
而聖漢帝國的科舉是進行三場考試,第一場帖經試卷,考察的是學子們對於詩書的記憶力,考題多出自於四書五經,當張孝武看到四書五經之後,頓時有一種靈魂遭到重擊的感覺以內這四書五經竟然除了一些地名和人名與自己穿越前曆史不同,其他文字語言等幾乎一模一樣,也難怪他說的許多成語,彆人也能聽懂。
帖經考試考的是學子們對書本死記硬背的能力,也考的是他們的學習態度,所以這一場考試隻有半天時間。考完之後,科舉考場是要放開,學子們回到住處準備下一場,而非明清時代需要關在考場裡三天三夜。
由於帖經考試隻考察一百道填空題,所以隻要答錯超過十道填空題的學子,便沒有資格進入下一場考試。但基本上隻要能參加科舉考試的人都是學富五車,極少有人會在第一場考試中被剔除——當然,也不排除有的考生考試時狀態不好或頭昏腦熱或因俗世所擾。
帖經考試之後的第三天後,科舉第二場考試為詩賦,以長詩或賦論方式對主考官的考題進行解題,同時根據自己能力對該考題進行通古論今的發揮,其形式類似於另一個世界的議論文,先解題再議論。詩賦考試考查的學生的文字能力,能否寫出一篇文字優美、有論有據、能夠說服他人的文章。
第二場考試結束之後,學子們隻會休息一日,隨後進行第三場考試,策論。策論則是以論施政、時事、人事、政治、學問等實用知識為考題的考試。一般平民學子在帖經、詩賦兩項考試中與士族學子不相上下,但是在策論考試中便略遜一籌,畢竟許多平民學子對於朝廷甚至天下大勢並不熟悉。而士族學子們因為家庭和族人的關係,更加熟悉朝廷的大勢,從而在策論中更能寫出附和朝廷要求的文章來,並取得相應的好成績。
張孝武看著第三場的考題,不由得問對向瑞說道:“這是不是太刁鑽了?”
向瑞奇道:“不是少保大人讓我考難一些嗎?”
張孝武咳了咳,紅著臉說:“我是讓你考難一些,可沒讓你考死他們啊。”
向瑞大笑:“少保大人,萬勿輕視學子們的能力,他們比你想象的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