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池逃出杭州後,發誓定要為族人報仇,他而後立即傳檄舊部招兵買馬,至嶽州府時,已招得舊部十萬人。
兩月後,長治三年六月,慕容池打著清君側的口號率十萬叛軍和八萬民夫東征武唐。
武唐皇帝李石以皇叔鎮山王李存元為主帥,以鎮南將軍張君樂為副帥,領兵十五萬與慕容池叛軍會戰於江州。
慕容池出兵名不正言不順,且他雖然是靠山王之子,但南方百姓懷念的是靠山王慕容輝,而不是他慕容池。在遇到李存元後,慕容池大軍雖然在正麵戰場占了便宜,可軍心卻不穩。
八月,慕容池手下湯開率眾反正,投靠了李存元。
李存元隨即向慕容池手下諸將發出密函,保證他們絕不會受到此次叛亂懲罰,隻誅犯首慕容池,於是慕容池在眾叛親離之下戰敗於宣城府。慕容池拒不投降,轉身跳入富河自儘而亡,其餘兩萬軍士在副帥左興的帶領下放下兵刃選擇投降。
李存元將兩萬降兵交給張君樂,便轉身追擊閆壽等叛軍餘黨,但閆壽帶著兩萬軍士逃入了益州投了梁漢。
在押解戰俘返回都城的路上,因唐軍虐俘,一些戰俘密謀暴動。
張君樂在獲悉此消息後並未加以製止,他暗中備兵,待戰俘暴動之時,立即率軍亂箭射殺戰俘,兩日之內兩萬戰俘被殺死在皮山腳下。
降唐的叛軍副帥左興在其他戰俘拚死保護至下逃出皮山,但轉身帶著手下暗中潛入杭州城,準備尋機會暗殺張君樂,為兩萬被殺戰友報仇。
李存元在得知張君樂殺俘後氣得口吐鮮血,大罵道:“自古殺俘不詳,張君樂為報私仇而至國家大義於不顧,此人如何能統帥三軍?”李存元寫信給皇帝,要求嚴懲張君樂。
皇帝一是不敢違背皇叔的要求,二是張君樂的確觸犯眾怒,朝野上下彈劾他的奏折堆成了山,於是下令將張君樂打入天牢受審。
對於張君樂的處罰,朝堂上也爭論不休,張君樂一門對李家素來忠心耿耿,且張君樂之父,大將軍張楠和其兄武烈侯張君寶,以及其弟張君誠皆為國戰死,可以說滿門忠烈,若是殺了張君樂,張氏一族豈不是滅門了?
李石本就是一個軟心腸的人,於是開始猶豫不定起來,然而鎮山王李存元在牧州與益州梁漢對峙之時忽然染病,在歸來的路上匆匆病逝了,連一句遺言都沒留下。
唐皇李石傷心得在大殿之上暈了過去,待禦醫救醒李石之後,他第一句話便是:“老天莫非要亡我武唐不成?”
“啟稟陛下,臣有急事奏報。”
“有何事?”
“鎮南將軍張君樂,在天牢內被暗殺了。”
“什麼?”李石驚得站起身來,“他如何被殺?”
大理寺卿道:“陛下,殺人者是左興,他在天牢牆麵之上寫,殺降之仇不共戴天。”
“這……”李石也不知如何是好了,這算天理報應吧。
長治三年十一月,李存元的屍首被運到杭州,皇帝為鎮山王舉行國葬。
但國葬進行之時,牧州兵卒狼狽地趕到都城杭州,哭泣道:“梁漢兵出益州隨山關,三日便占領了我牧州化州府。梁軍前將軍是閆壽,此人雖為三姓家奴,然他本便是牧州匪首,因此牧州上下多為其黨羽舊部。閆壽率領梁軍入牧州後,所過之處,各地縣府皆望風而降。小人至此時,已經不知道牧州是否為我唐地了。”
武唐眾大臣倒吸一口冷氣,這閆壽當真是蟑螂一般性命,怎麼打都不死。如今梁軍忽然攻伐武唐,可武唐還有哪些人能夠抵擋梁軍呢?
長治皇帝左看看右看看,居然選不出一個能征善戰之人掛帥,而唯一服眾的,居然是安南郡王李存芳。
當年李存芳率眾擁護李存義登基稱帝,後任戶部尚書,再擔任越州牧,在長治登基之後,又冊封其為安南郡王。李存芳成為安南郡王後便老老實實做“越州王”。
如果不是因為慕容池謀反,李存芳根本不願意來到都城來感受危險,甚至圍剿慕容池之時,李存芳隻願意保護皇帝,不願犯險。
李存芳能打嗎?自然不能打,可能夠讓武唐的將士們親近服從的人,也隻能是李存芳,皇帝無奈逼著李存芳掛帥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