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弘治皇帝微微錯愕的表情,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麵麵相覷。
稍稍思忖片刻,劉健拱拱手試探道“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弘治皇帝長舒一口氣,緩緩說道“卿等以為如何?”
劉健看了一眼李東陽,李東陽沉吟片刻,開口說道“陛下,張信和王守仁師出同門,文章破題類似能理解,隻是這唐寅的卷子確實令人意想不到。”
“論才情,此子乃南直隸解元,可以說冠絕三百考生,以此子的實力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對他而言不在話下。”
“但是此子卻拋棄了錦繡文章,反而文筆樸實,鞭辟入裡,似乎此子對百姓的生活了解頗深。”
李東陽的猜測和實際差不多,早年的唐寅家境還算殷實,可是後來一夜之間家道中落,親人死傷殆儘,人間疾苦莫過如此。
所以唐寅從自身感悟出發,寫出了百姓的期盼,並以此破題。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指了指另外兩張試卷,“張信和王守仁的呢?”
李東陽苦笑一聲,說道“臣還是那句話,張信的文筆樸實無華,談不上多好,但是確實字字珠璣,想流民之所想,急流民之所急,仿佛他當過流民一般。”
弘治皇帝心中莞爾一笑,張信在西郊作坊待過很長時間,與流民朝夕相處,的確可以說是當過流民。
況且此子雖然家世淵源,但是一點世家弟子的俗氣都沒沾上,反而站在那如同老僧入定一般,給人的感覺就是寬厚穩重的感覺。
“至於王守仁!”
說到這,李東陽頓了頓,隨後繼續說道
“此子破題角度與張信幾乎一致,從災民形成角度出發,並以如何妥善處理災民來呈題,不過...不過此子卻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例如如何賑災。”
“並且我等三人仔細看過,賑災手段的確是有理有據,似乎按照此方法來做,很多災情都能妥善處理。”
不得不說,王大聖人的手段就是六,在考卷上不僅回答了如何妥善安置災民,還附帶了災後重建措施。
弘治皇帝聽完李東陽的分析後沉默不語,三人也不急默默的等待著弘治皇帝開口。
其實在弘治皇帝內心中也震驚不已。
這麼長時間以來,他一直都在想為何陳子玉能教出這般優秀的弟子?
為何陳子玉搗鼓的這些東西,無論是大棚蔬菜還是香皂香水魚肝油之類的東西,都能讓人趨之若鶩。
就算搞一個品鑒會,都能賺來近百萬兩銀子!
從張信和王守仁的試卷上,可見端倪。
此子總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同理心十足!
西郊作坊三千流民便是明證!
順天府焦頭爛額的事情,在陳子玉的手中絲毫沒有難度。
可是陳子玉做了什麼?給了一口飯吃?還是給了一個安身之所?
都不是!
陳子玉給的是希望!
一個活下去的希望!
在西郊作坊,隻要你肯付出勞動,就能吃飽飯,就能讓自己的家人活下去!
這不僅僅是災民想要的!這是全天下百姓都想要的!
若是能活下去,誰願意背井離鄉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