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
也可以說看碧成朱。辛棄疾詞:“倚欄看碧成朱,等閒褪了香袍粉。”
《柳亭詩話》載:李白的《長相思》一詩中有“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之句,據說李白的夫人看了這首詩,對他說:“君不聞武後詩乎?‘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李白聽了後“爽然若失”。
後來有“劌目鉥心、掐擢胃腎”之稱的孟郊又寫出了“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這樣語出驚人的句子。
但溯其本源,還是承襲了武則天的創意。
【簡析】
《如意娘》是一首情詩。此詩前兩句寫詩人因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精神恍惚,身體衰弱;
後兩句寫其淚濕衣裙,有箱中石榴裙為證。
全詩極儘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明朗又含蓄,絢麗又清新。
《 臘日宣詔幸上菀》
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明天早上要遊覽上苑,火速傳詔給春神讓它知曉。
百花一定要連夜齊放,不要等到曉風吹來方才開放。
【注釋】
臘日:農曆臘月初八。
幸:皇上駕臨。
上苑:皇家園林,即神都苑(又稱上林苑),在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之西,以花著稱。
唐詩中有“春遊上林苑,花滿洛陽城”、“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之句。
春:指春神。
須:必須。
【賞析】
此詩簡捷明快,語言流暢,主題鮮明,堪稱上乘之作。
與詩序整體來看,充分反映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隨機應變的能力,剛毅果斷的作風以及號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氣概。
女皇初登大寶之位,需要樹立權威,方能駕馭天下。
此詩正好顯示了女皇主宰一切的神氣和至高無上的尊嚴。
這首詩寫臘八節百花盛開的奇景,也是一首具有特殊價值的詩歌。
詔書屬於應用文體,詩歌屬於文學文體,武則天用詩的形式寫詔書,而且寫得如此形象生動,可見武則天的寫詩技巧,亦可見唐代詩風之盛。
詩歌已深入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詩的開始兩句“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一寫因,一寫果,同時引起懸念,頗具戲劇性、情節性。
武則天貴為皇帝,生活極為豪奢,忽然異想天開,在冬天裡想見到百花盛開的春日景象。
立意不可謂不奇,構思不可謂不奇,想象極為豐富。
“春”神是虛幻之物,如今卻對她宣詔,勾起了讀者濃厚的興趣。
武則天想乾什麼,第三句發”回答了讀者的疑問。
臘八節,正是寒意極濃之時,百花一般在春天才開放。
雖是違背常理的想法,但卻構成了濃鬱的詩情畫意。
詩的最後一句,是對第三句的有力補充,符合作者的身份、口吻,也切合作為詔書的寫作要求。
這首詩想象奇特,充滿著浪漫主義情調,語言明白如話,不事雕琢,在詠臘八節的詩作中是難得的佳篇。
《遊九龍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