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全本免費閱讀
《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身體憔悴,精神恍惚,隻因太過思念你。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你傷心淚絕,那就打開衣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注釋】
看朱成碧:朱,紅色;碧,青綠色。看朱成碧,把紅色看成綠色。
思紛紛:思緒紛亂。
憔悴:瘦弱,麵色不好看。
比來:近來。
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烏棲曲》。“芙蓉為帶石榴裙”。
本意是指紅色裙子,轉意指女性美妙的風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說。
【創作背景】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為才人,唐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
唐太宗駕崩之後,她和其他嬪妃被送入感業寺當了尼姑。在此期間,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有了曖昧關係。
感業寺中的四年,是武則天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
在這種情況下,武則天寫下了《如意娘》這首詩。
【賞析】
《樂苑》上說:“《如意娘》,商調曲,唐則天皇後所作也。”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為才人,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
而後太宗崩,居感業寺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見她,複召入宮,拜昭儀。
武則天在感業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禍兮福之所伏,武則天在感業寺的日子也充滿了命運的轉機。
在感業寺,武則天寫下了她最有名的詩歌《如意娘》,史載這首詩是寫給唐高宗李治的。或許,正是這首詩,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發為尼的舊情人武媚。
《如意娘》一詩極儘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明朗又含蓄,絢麗又清新。
首句“看朱成碧思紛紛”賦比興兼具,有多重含意。
一來明寫抒情主人公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
梁王僧孺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諸賓》)為此句所本。正是心亂眼花使這位癡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來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見花紅褪儘,枝頭隻剩下綠葉。
三來借喻自己隻身獨處,花紅葉綠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紅顏薄命,由昔日歡聚的幸福墜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朱”、“碧”兩種反差極大的顏色,構成了強烈的感情的冷暖對照。
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綠觸目傷懷,引起思慮萬千。
“憔悴支離為憶君”一句直抒胸臆。從外表寫入內心,儘言思婦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
至此,這兩行詩輾轉寫的是淒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
情緒的流向較為單一。
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節奏和韻律再現詩的主題:“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意謂: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你而流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執著、決然、不掩飾、不造作的獨特形象躍然紙上,李白的《長相思》寫“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去明鏡前”與此句構思相似。
這兩句是全詩的高潮,它豐富了詩歌的情緒構成。
“不信”句訴說著“斷腸”的相思,也隱含著相思的無可奈何,相思的難以喻說。
《如意娘》寫得曲折有致,較好地融合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是武則天的上乘之作,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
看朱成碧後來成為唐宋人常用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