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劉娥(2 / 2)

她們 月上清泫 7341 字 9個月前

大中祥符二年(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

皇子雖然是李氏所生,卻隻會認劉娥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劉娥懷孕,冊封劉娥為修儀,與劉娥交好的楊才人則晉封婕妤。

皇子雖然是劉娥的兒子,劉娥卻沒有親自撫養,而是交給楊婕妤撫養。

楊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劉娥小十六歲,與劉娥情同姐妹。

真宗愛的既是劉娥,對楊氏也有好感,因此劉娥每每晉封,也少不了楊氏一份。

時劉娥四十多歲,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歲的楊氏充沛,便讓楊氏代行哺育之職。

然而,劉娥並未殺害真正的生母李氏,而封李氏為崇陽縣君。

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晉封才人,正式進入妃嬪行列。

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認命薄無福,終其一生,都並未與兒子相認。

終成皇後 ?

劉娥既已“生子”,真宗便詔告群臣,欲立為後。然而不少高級-都知道劉娥“生子”的-,真宗無奈,幾次欲“立之”,劉娥都不得不“固辭”。

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真宗晉封劉娥為德妃,並給百官加官進爵,冊後禮儀一應從簡,既不讓-進賀,也不搞封後儀式,封後詔書也回避朝臣公議,隻下令將封後詔書傳至中書省,自己家裡宣布一下就完事。

十二月丁亥,四十四歲的劉娥終於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後。

勤勉助帝 ?

身為皇後的劉娥,卻不像其他妃嬪隻知爭寵,她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離不開她。

每日批閱奏章,劉皇後必侍隨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帶上劉娥。

雖然劉娥貴為皇後,朝中反對劉娥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準和李迪為首。

劉娥也開始籠絡自己勢力,以錢惟演和丁謂為首:錢惟演之妹為劉美之妻,丁謂的兒子娶了錢惟演的女兒。

個中孰是孰非,後人隻知表麵,總之後來寇準落敗,貶為相州知州(後為道州司馬),丁謂也因為後來欺劉娥孤兒寡母想獨攬大權而獲罪。

獨攬皇權 ?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難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裡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後劉娥處置。

後來,真宗更是病重,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禎在資善堂聽政,皇後賢明,從旁輔助。”此詔書便認可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

群臣不安起來,劉娥雖非太子生母,卻對他視若己出,克儘母職,根本不是旁人所能離間。

乾興元年(1022)二月甲寅,54歲的宋真宗趙恒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後劉氏為皇太後,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後處分。

而小皇帝趙楨這時隻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

廢黜奸臣 ?

然而丁謂想獨攬大權,欺上瞞下,以為劉娥是女子無見識,劉娥雖然當初因為後位不穩培植他,多年下來早已查知丁謂的不法舉動,此時更是怒不可遏,決心除掉他。

當年六月,與丁謂勾結的宦官雷允恭被誅,丁謂罷相貶謫。丁

謂被貶後,劉娥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

劉娥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曾祖父劉維嶽成了天平軍節度使兼侍中兼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母宋氏最後封到安國太夫人;

祖父劉延慶為彰化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兼許國公,祖母元氏封齊國太夫人;父親劉通為開府儀同三司魏王,母親龐氏封晉國太夫人。

劉娥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

在大是大非麵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

劉娥也非常簡樸,當初身為皇後時服飾簡樸,當了太後依然未改習性。

宮中侍女見皇帝侍女服飾華麗,覺得自己身為太後侍女,怎麼能被比下去呢?報與劉娥,劉娥不為所動,“那是皇帝嬪禦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

雖然劉娥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她卻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娥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仁宗稱劉娥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

善待皇子生母 ?

而仁宗生母李氏,劉娥也升封她為順容,遷往真宗永定陵,成為守陵的先帝諸妃之一。

而且早在真宗年間,便尋訪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後,劉娥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殺手。

明道元年(1032)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劉娥連忙派太醫前去診治,並晉封她為宸妃。

然而李氏薄命,封妃當天,便病薨,享年四十六歲。

起初,劉娥隻想以普通宮嬪的身份殮葬了事,然而聽了宰相呂夷簡的勸說,劉娥以一品禮儀將李妃殯殮,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後冠服。

李妃的父親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晉升。

不做女皇帝 ?

劉娥雖不願還政於仁宗,卻並未想過自立。程琳獻圖《武後臨朝圖》,劉娥親擲於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