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雨水日(1 / 2)

問俗 首甲 2775 字 7個月前

《問俗》全本免費閱讀

雨水節氣,悄然降臨在初春之際,它標誌著氣溫回升,冰雪融化,萬物複蘇的開始。在巫溪這片被自然之神深深眷顧的土地上,雨水節氣更是展現了一幅幅生動而細膩的春日畫卷。

隨著雨水的滋潤,巫溪的河流逐漸掙脫了冬日的枷鎖,冰層碎裂,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帶著初春的寒意與生機。此時,河岸兩側,水獺的身影開始活躍起來。它們靈巧地穿梭於水中,捕捉著因水溫回升而活躍起來的魚兒。有趣的是,水獺並不急於享用這些美食,而是將魚兒整齊地排列在岸邊,仿佛在進行一場古老而神秘的儀式——獺祭魚。這一幕,不僅是對自然法則的生動詮釋,也是巫溪大地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讓人不禁感歎於生命的智慧與和諧。

雨水時節,天空變得更加高遠而清澈,偶爾有南飛的鴻雁,帶著對北方的向往,掠過巫溪的藍天。它們或成群結隊,或三兩相伴,鳴叫聲中充滿了歸家的喜悅與期待。這些遠方的來客,為巫溪的春日增添了幾分詩意與遠方的氣息。站在巫溪的山巔,遠眺那群雁南飛的壯麗景象,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對大自然無限敬畏與向往之情。

隨著雨水的不斷滋潤,巫溪的山川大地逐漸披上了綠裝。田野間,嫩綠的麥苗破土而出,一片片、一叢叢,生機盎然;山林裡,各種樹木也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綠的葉片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是大自然最溫柔的筆觸,在畫布上勾勒出一幅幅生機勃勃的春日圖景。更有那野花野草,不甘寂寞地探出頭來,點綴在綠意之中,紅的、黃的、藍的……五彩斑斕,美不勝收。

雨水節氣,春寒料峭中攜帶著一絲生命的複蘇之氣,輕輕拂過古老的村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也喚醒了村民們心中的敬畏與期盼。這一日,張衡身著素淨的長袍,腳踏布鞋,麵容肅穆,正站在院中,準備開始他一年之中最為莊重的儀式——雨水節氣帶領族人祭拜宗祠。

張衡首先來到廚房,親自監督準備祭品。他深知,每一份祭品都承載著對先祖的敬仰與感激,不容有絲毫馬虎。桌上,早已擺放好了精心挑選的五穀雜糧,寓意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新鮮的果蔬,色彩斑斕,散發著自然的香氣,象征著生活的富足與多彩;還有一隻宰殺得體的整羊,皮毛光亮,眼神中似乎還殘留著生前的靈性,這是用來獻給先祖的最大敬意。張衡親手將這些祭品一一整理好,又讓家人準備了香燭紙錢,一切準備就緒,隻待時辰一到,便啟程前往宗祠。

隨著雞鳴三遍,天邊漸漸泛起魚肚白,眾人或肩扛農具,或手提籃子,臉上洋溢著對這場儀式的期待與尊重。張衡率先邁步,向宗祠方向走去,族人們緊隨其後,隊伍浩浩蕩蕩,穿過村道,跨過小溪,向著那座承載著家族記憶與榮耀的宗祠進發。

宗祠坐落在村子的最高處,依山傍水,氣勢恢宏。門前兩株古柏,曆經風霜雨雪,依舊挺拔蒼翠,仿佛兩位忠誠的守護者,見證著家族的興衰更替。張衡帶領族人步入宗祠,隻見殿內燭火通明,香煙繚繞,氣氛莊嚴肅穆。他緩步走向正中的神龕,那裡供奉著巫溪的列祖列宗,牌位林立,每一塊都承載著家族的曆史與榮耀。

張衡先是整理衣冠,而後跪在蒲團之上,雙手合十,閉目沉思,心中默念著對先祖的感激與祈願。隨後,他拿起香燭,點燃後高高舉起,向四方鞠躬行禮,再將香插入香爐之中。那一刻,整個宗祠仿佛都被一股神聖的力量所籠罩,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讓人心生敬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