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俗》全本免費閱讀
張衡自然不同於伍愉安的悠閒,清明這日,天剛蒙蒙亮,他便起身洗漱,換上了整潔的衣裳,準備開始這一天的忙碌。
清晨,宗祠內,巫溪村民陸續到來,為即將開始的祭祀活動做準備。張衡扶著老太爺走進祠堂,他早將供桌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供品:金黃的雞、肥碩的魚、鮮嫩的豬肉,以及各種時令蔬果,這些寓意著巫溪的豐收與富饒之物均是出自先前伍愉安奉上的銀兩。一百兩,足夠十戶巫溪人一年的花銷,就算是給宗祠翻新,也用不完,因此,今歲的祭禮倒極為豐盛。祠堂的香案上,香火鼎盛,煙霧繚繞,伴隨著檀香的香氣,一股莊嚴肅穆的氛圍縈繞在其中。
這一次,隻有男丁在內,眾人皆莊嚴肅穆,聽從老太爺的安排。
田仁序站在香案前,他的神情莊重而肅穆。他先是淨手焚香,然後雙手合十,閉目祈禱。他口中念念有詞,向上天述說著祖先們的興衰榮辱,祈求上天與祖先們的庇佑和賜福。張衡靜靜地站在一旁,明麵上的他是最為仔細聆聽老太爺的祈禱。
隨後,老太爺開始誦讀祭文。
誦讀完祭文後,田仁序以及巫溪人一起向祖先們行三叩首禮。他們深深地跪下,虔誠地叩拜。
祭祀儀式結束後,各家又都去各家的墳上掃墓。每戶人家都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再將用柳枝做成的標竿插在墳墓上,這才算是完成。
張衡則是陪同老太爺回到田家小院,老太爺直接進了東側房,隻背對著張衡揮了揮手。張衡自然懂得,有道是,白發人不送黑發人,自從子孫們逐個逝去,清明這一日,老太爺都是獨自在自個兒忙活活計的東側房裡獨自哀傷度過。老太爺更知道,張衡會陪同著自己的老妻與年幼的曾孫女,他揮手便是讓張衡趕緊過去,彆耽誤了時辰,畢竟張衡最後還是要去自家墳墓上祭奠。
聽見張衡回來,小滿與馬氏也挎著竹筐走出了正堂。張衡趕緊伸手接過竹筐,竹筐分量不輕,按照以往的慣例,那是馬氏為他父母準備的另一份。
三人默默無語來到了長右山,來到了田家子孫的墳墓前。小滿自是逐個磕頭,張衡為墳墓培上新土忙活著,馬氏擺放供品,點燃香火。
此時,小滿已逐個磕完頭了,她來到了馬氏的身邊,看著爹娘的墳墓,將馬氏用柳條做的標竿上糊些長條白紙和楮錢插在了墳墓上。
馬氏平日裡一想到這些早逝的兒子兒媳孫子們便傷心落淚,到了墳墓前,自然是淚如珠下,小滿不住寬慰,馬氏這才止住了哭。看著張衡已經培完了新土,便說道:“衡哥,你也趕緊去你爹娘墳前拜祭,我還要在這裡多陪陪時哥。”
時哥是馬氏最疼愛的小孫子,都說莊稼佬,向著小,這話也算是有道理的。時哥正是小滿的爹爹,可惜年歲不永。
張衡這才前往父母的墳前祭拜。剛回來時,他就已經來過爹娘墳前,不過那是在夜裡。今日再來,隻覺墳上長枯枝交錯。張衡輕輕拂去墳上的枯枝敗葉,露出那熟悉的石碑,上麵刻著父母的名字,字跡已有些模糊。他將馬氏準備的物件一一拿了出來,又按照習俗培了土,插了標祀,燒了掛錢。
張衡腹內有百思,但卻一言不發,隻磕了幾個響頭,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