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震天撼地(2 / 2)

“這麼多前置條件喔?”徐憶如下意識地偏過腦袋,朝趙宥真的方向再度望去,“就我們兩個人嗎?還是……”

“就我們倆。”

“好。”小如思忖片刻,清脆地應道,“去哪裡?”

“到時候跟你說。”

“故弄玄虛喔?”

“不是。”韓易搖搖頭,“隻是提前說出來的話……可能就沒有那麼有意義了。”

“有——意——義。”

心思細膩又對韓易的性格可以說了若指掌的徐憶如似乎意識到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一次,她的聲調拖得很長,眼簾閉合再開啟的動作也顯得格外緩慢。待她重新睜開眼眸,那雙永遠清澈的杏眼前,已經罩上了一層看不透的薄霧。

“好,那我等你。”

“一言為定。”

用交纏的眼神跟小如拉了個鉤,韓易把注意力重新投回到了舞台上。

“這首歌你之前是不是沒聽過?”

“好像……沒有。嗯,不對,應該是有聽過它的demo。”徐憶如抬起眼皮,仔細回憶道。

“不是麥迪遜唱的這一版,是不是?”

“對,不是她。”

“那應該是特彆早的草稿了,當時drop都還沒做出來。”說到這裡,韓易攤開手,像是在展示自己心愛玩具的小孩,“現在這個,就是明年三月份要發的成品啦。感覺如何?”

“剛剛就是想跟你講,被你打斷了。”徐憶如笑意盈盈地答道,“非常棒,麥蒂的歌裡麵,我可能最喜歡的就是這首了。”

“才聽到一半,評價就這麼高?”

“好歌聽一秒也能聽出它的質素啊。”徐憶如一臉理所當然,“怎麼做歌我不懂喔,但是聽歌我還是蠻有心得,我感覺隻要是我看好的歌,成績都不會太差……這首歌,以後不是冠軍,也是前三名啦。”

“哪些方麵最吸引你?”

“肯定是歌詞啊,歌詞特彆的……”

徐憶如的視線在韓易臉上轉了一圈,欲言又止。

“特彆。旋律也蠻洗腦的,而且……我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喔,編曲聽上去超Zedd,就很有那種跳躍的感覺,你看。”

“All you have to do is stay,

A minute,

Just take your time。

The Clock is tig,

So stay……”

就像每個出挑的歌手都有讓自己與其他人之間迅速做出區分的獨特聲線一樣,每個優秀的音樂製作人,也都會在作品裡刻意展示其捏製的標誌性音色,與旁人極少使用的製作手法,這比在每首歌的前奏裡打上聲音水印更容易被樂迷識彆。

Avicii有一些他會在歌曲裡反複使用的lead音色,《Levels》、《Wake Me Up》和《Waiting For Love》裡,你都能找到相同的元素。Build-up部分,Avicii通常喜歡給主旋律套上強度拉滿的bypass filter,把聲音動態壓低,讓情緒可以積攢到高潮部分集中爆發。當然,還有他對鄉村音樂的偏愛,大量使用原聲樂器,比如民謠吉他和經典納什維爾風格的打擊節奏,讓他成為了電子音樂界彆無分店的,能夠在公告牌鄉村音樂榜上奪冠的製作人。

作為近年來聲勢與Avicii、Diplo以及其他熱門製作人並駕齊驅的第一梯隊領軍人物,Zedd自然也有他信手拈來的看家本領。解釋起來非常複雜,但總的來說,從《Stay》的前奏部分我們就可以看出,Zedd是一個非常會進行人聲采樣和人聲音色的重新製作,將人聲旋律作為他音樂建築的基石,堆砌出彆致形狀的大師。上一組對人聲把控到如此程度的電子音樂製作人,是如今依然封神的Daft Punk。

相信每一位電子樂迷都聆聽過Daft Punk的經典——《One More Time》、《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Around the World》,在所有這些零零年代的早期作品中,Daft Punk都大量使用人聲編碼器,即Vocoder,和Talkbox,來給人聲旋律附上一種機械化的質感,調製成各種各樣哪怕現在聽上去也不過時的合成器獨奏。

也許是受到前輩的啟發,Zedd自出道以來,便將人聲編碼器調製出的合成器聲作為他的標簽。2012年至2013年他自己製作的一係列remix裡,就能聽到這些與Daft Punk有細微區彆,但是原理相差無幾的機械化人聲。

最近一兩年,瀚音樂的簽約組合Grey在幕後接手了Zedd的大部分實際製作工作。不過,雖然操作員換了,但為了保持其形象的一致性,Grey依然在每首作品裡都保留了大量的人聲編碼器調製聲音。《Starving》裡高潮部分使用的人聲切片就是典型的,“保持Grey風格的Zedd之聲”。比Zedd自己調製的合成器聲更細膩柔和,也更有動態張力。

在《Stay》這首歌裡,特雷瓦薩兄弟更是將vocoder的使用痕跡從頭到尾鋪得滿滿當當。從build-up開始,麥迪遜-比爾的真實人聲之下,就疊了好幾層用她聲音捏製出來的機械音軌。原聲與合成器聲之間,形成了一種富有節奏與脈衝感的互動,賦予歌曲超現實的未來主義色彩,給build-up平添了幾分獨特的韻味。讓《Stay》從主歌部分流行元素濃鬱的泡泡糖情歌,迅速向一首出色的Future Bass單曲蛻變。

到了Drop部分,聲碼器效果與其他電子元素無縫融合,創造出了一個情感共鳴強烈的巔峰時刻。電子舞曲,最需要的就是直擊心靈的節拍,和每一聲鼓點都能讓人心室顫抖的收放感。囿於商業電台和主流榜單的限製,《Stay》沒有辦法像2016年大行其道的那些bass類音樂一樣,把高潮部分用炸得人頭皮發麻的聲效填滿,因為一旦那樣操作,經過壓縮損壞了音質的電台版本,就會變成一團鬨哄哄的漿糊,讓普通聽眾難以忍受。因此,Zedd和他的製作搭檔Grey,隻能通過其他方式來提升舞曲的“可跳性”。

而聲碼器無疑是這種情況裡,電子音樂製作人的最佳助手,它能在不破壞整體聽感的前提下,將電子音樂的部分與流行音樂的部分有機地黏合在一起,拉升歌曲的整體能量,從而鼓勵觀眾在這種似乎有電流通過大腦皮層表麵的暢快爽感中,肆意舞動起來。

看看現在Mad City音樂節越來越擁擠的舞池就知道了,在Cheat Codes清新跳躍的熱帶浩室舞曲《No Promises》做好狂歡的鋪墊之後,現場數萬人的情緒,在這一刻,如坦博拉火山一般,震天撼地地爆發了出來。

明天去泰國出差順便看看Coldpy,還是會保持正常更新的哈,還是像之前說的一樣,這幾天時間可能字數少一點,所以可以攢著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