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區區東海賊寇,不必理會(2 / 2)

不過範文程相對比較穩重,勸諫多爾袞說,賊寇在消滅丁文盛部後,並沒有占領濟南府,而是龜縮回登州和萊州,這說明賊寇要麼是實力不濟,要麼就是像南明弘光帝一樣胸無大誌,隻想割據一方。

現在李自成雖死,但西南部還有很多大順軍的餘部,張獻忠大西軍的勢力也仍然很大,東南也仍有前明朝的殘餘勢力,比如朱聿鍵已經在福州稱帝,建立了隆武朝廷,浙江還有魯王朱以海政權。

範文程覺得,這些才是目前清廷的最大威脅。至於這區區的東海義軍,暫時還是不要理會的好,否則就是舍本逐末。

這時候的多爾袞已經冷靜下來,一番思考後,覺得範文程說得有道理。現在是清廷一統天下的關鍵時刻,決不能頭腦發熱。

之前貿然下令剃發易服已經出了大亂子,可覆水難收,短時間難以挽回了,現在不能再冒失出錯。

最後,多爾袞聽了範文程的意見,決定暫時不對登州賊寇用兵。

不過雖不用兵,但必要的偵察和情報分析還是要做的。

東海義軍來曆不清,他們自稱是東海島嶼上的漢人遺民。可拜大明的海禁所賜,不論是渤海、黃海還是東海,海島雖多,但要麼是無人荒島,要麼就是海盜流寇的窩點。

如果東海義軍真的是海島上的遺民,那他們隻能是盤踞在海島上的水匪海盜。

一群水匪海盜,能搞出這麼大的陣仗,占據登州,還擊敗了三萬清軍?

最終,多爾頓和範文程等人斷定,所謂“東海義軍”的背後恐怕有其他更大的勢力。

接下來多爾袞調集部隊,駐防山東河北等地,扼守進京要道,同時下令遼東沿海各軍鎮,密切注意防範海上來敵,畢竟這所謂的東海義軍自稱是從東邊海上來的。

還好,清軍在平定江南弘光朝廷後,將很多主力都調回了京畿地區,清廷還有大量兵力可以調動。

除了軍事防禦,多爾袞繼續派出探子,分彆前往新羅國和倭國,看看所謂的東海義軍是不是跟這兩個國家有瓜葛。

此外,多爾袞還派出一隊人馬,走海路前往福建,調查東海義軍是否與南明隆武朝廷有關。

當然朱聿鍵這個小皇帝不是多爾袞的第一目標,多爾袞的重點目標是東南第一海盜鄭芝龍。

鄭芝龍的經曆相當傳奇,小吏家庭出身,跟著舅父跑船,認了大海盜做義父,娶了倭國老婆,還當了大明的官。

在明末,鄭芝龍是東南沿海乃至整個東亞無可爭議的海上扛把子,掌握著當時東亞最強海上力量,擁有一個超級海盜集團,同時也把控著東南沿海幾乎所有的海上貿易。

史書中說,那時候“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也就是說隻要想跑船做生意,就不得不去拜鄭芝龍的碼頭,並且給鄭芝龍集團交“保護費”。

另外鄭芝龍還有個兒子叫鄭成功,他後來做了多大的事,大家都知道。

按照正常的曆史發展,清軍南下福建後,鄭芝龍很快就選擇了投降。但是現在,鄭芝龍名義上仍然是南明隆武朝廷的要員,東南的海上霸主。

登州所謂的“東海義軍”來自海上,那麼他們會不會和鄭芝龍有關係呢?

很快,一個月過去了,清廷派出的各路探子大部分都回來了。

最先回來的是派到東邊新羅半島的探子,沒有發現新羅與所謂“東海義軍”有任何瓜葛。

去福建的人也送回了消息,暫時沒有發現鄭芝龍支持“東海義軍”的證據。

不論是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鍵,還是舟山的魯王監國政權,以及南明的其他勢力,對“東海義軍”都一無所知,他們也隻知道膠東突然出現了一支反清武裝,大敗清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