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兮曾經向林浩文請示,是不是要派人專門做做工作,讓當地一些有名望的讀書人參考,以此來帶動其他的讀書人。
不過這個提議被林浩文否決了,他覺得這種事情最好不要勉強。隨著東海義軍逐漸發展壯大,那些讀書人自然會來投靠,甚至會有大儒來為東海義軍建言獻策。
某些所謂讀書人的“風骨”,林浩文是相當了解的。
於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登州軍管會的第一次科舉考試開始了。
考試全程都比較順利,因為參考的人不多,幾天時間閱卷工作就完成了,幾十個參考的讀書人入圍,成為了軍管會的公職人員。
軍管會統轄了登州全境和萊州、青州的部分地區,人口接近二百萬,第一次科舉考試隻招到幾十個人,確實尷尬了一些。
但林浩文很有信心,他知道這隻是開始。
以後隨著教育體係的完善,除了科舉以外,社會還會提供更多的上升渠道,會有高等教育體係、職業教育體係等等多種發展方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等到過渡期之後,科舉考試也會正式改名為公職人員招錄考試,從教育係統中分離,劃歸的到行政係統中。
總之,有關第一次科舉考試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中。
隻是這次的科舉考試隻有“文科舉”,沒有“武科舉”,這讓很多沒讀過書但有武藝的人略感失望。
不過他們沒有失望太久,因為就在“文科舉”放榜的第二天,“武科舉”就來了。
首先是東海義軍發布了征兵通知,登萊地區16-45歲的人都可以報名,如果有特殊技能,或者豐富的經驗,比如軍戶出身,或者當過募兵,那年齡要求還可以適當放寬。
緊接著,更重磅的消息來了,登州軍事學院也發布了招生公告。
是的,現在的“登州軍事學院”就是之前的“登州軍事學校”。
在完成了兩萬多人的思想改造後,九月下旬,它就從“登州軍事學校”更名為“登州軍事學院”,它的使命也從一所思想改造學校,轉變為一所真正的軍官學校。
登州軍事學院分步兵科、炮科、工程兵科、海軍科、軍醫科、後勤科等多個專業,每個專業大類下麵還會有不同的專業方向,比如海軍就又可以細分為艦艇、海軍武器、輪機動力、武器修造維護等等。
不過軍事學院的招收標準要窄很多,隻招收登萊地區16-24歲的青年,而且招的人也要少很多。畢竟軍事學院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軍官,現階段軍官的需求量並不多。
比起普通士兵,軍事學院招人還有更多的要求,首先要讀過書,不能大字不識一個。此外身體素質要達標,走路都喘的那種肯定不行。
都滿足條件,還要參加選拔考試,甚至還有一些現代的測試智商和認知能力的測試。
當然,不論是軍事學院還是普通士兵,這次東海義軍的招募不限製出身,不論是地主富戶還是農民都可以報名,但在相同條件下,越是底層苦出身,越優先。
林浩文腦子很清楚,東海義軍必須依靠社會占大多數的底層人民。再者,苦出身的軍人往往更能吃苦,也更容易形成戰鬥力。而且進入軍隊,也是給底層謀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出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所有的應征者都是“良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