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戰爭都一直是男人的遊戲。平心而論,軍隊中的多數崗位男性確實有天然優勢。
但是對於某些特殊崗位,女性不一定比男性差,某些情況反而更有優勢,比如醫務兵、一些技術崗位如海軍舵手,亦或者需要冷靜沉穩的狙擊手,等等。
人類曆史上女兵比例最高的軍隊,應該就是二戰時的蘇軍了,一度達到了四分之一。當然這有一些客觀原因,要不是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讓蘇軍損兵數百萬,可能蘇軍也不至於征召如此大量的女性入伍。
不過二戰蘇軍女兵的表現絕對是可圈可點,有衝鋒的步兵,有裝甲兵,有飛行員,有狙擊手,立下了赫赫戰功。
林浩文現在麵臨的情況當然沒那麼糟糕,但是他相信,憑借科學的訓練方法和顛覆時代的軍隊組織形式,女兵完全可以發揮出相當強大的戰鬥力。
而且這也直接讓東海義軍可以征召的兵源數量大幅提升,更會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總之一舉多得。
最終,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東海義軍最終征召了一萬名新兵,登州軍事學院招收了600名新學員,女兵大約占了7%左右。
當然登萊地區報名應征的人遠比這個數字多,隻要林浩文願意,他甚至能直接擴編出十萬大軍。但是,林浩文的目標很明確,他要的是質量,不是數量。
一萬擁有先進裝備的高組織度軍隊,其戰鬥力要遠勝於十萬封建式軍隊。另外還有一點,大規模的擴軍,很容易引起其他勢力如滿清、南明各政權的注意,於大勢不利。
玩成了新兵的征召,重頭戲就要開始了,那就是練兵。
首先有一點是所有人的共識,不論是普通士兵還是軍事學院的學員,培養和訓練的周期一定要短,特彆是軍事學院的學員。
現在不是和平年代,不可能長時間練兵,軍事學院的學員們更不可能像和平時期一樣,悠哉悠哉地在學校讀四年的書,所有進程都必須加快。
林浩文上學的時候曾經細致研究過當年的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廣州本部最開始辦學的時候,學製就隻有七個月,但是課程量卻一點都不少,基本就是把正常軍校3-4年的課程壓縮到了半年。
這次林浩文也打算這麼乾,學員的學習周期不應該超過半年,最好能3-4個月就能完成。
在這個大原則下,林浩文和一種軍官製定了詳細的軍隊訓練方案。
可以預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海義軍麵臨的敵人估計都在陸地上,所以目前必須以發展陸軍為主。
尷尬的是,林浩文和驅逐艦官兵都是海軍出身,現在必須“跨界”搞陸軍。
還好,雖然穿越前那些年林浩文主要都在研究海軍,但陸軍的書他也讀了不少,包括冷兵器時代的各種軍隊作戰,所以麵對各種陸軍問題時也不至於抓瞎。
不少被東海義軍俘虜的清軍將領,比如柯永盛、楊遇明等人,這時候也發揮了作用,提了不少有價值的建議。
不過有一個問題,不論是柯永盛還是楊遇明,這些清軍降將雖然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是都對東海義軍接下來馬上就會裝備的大威力火器缺乏認知。
火器在他們眼中,威力小,故障率高,作戰效能非常有限,所以他們的建議基本還都是以冷兵器為核心。這也是正常的,每個人都不可能跳出時代的局限。
但林浩文非常清楚,隨著蒸汽機、各種機床等工業設備成功落地,黃色炸藥的成功量產,最多三個月,東海義軍的裝備就會提升到一個全新的維度,火器的威力也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