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打炮才是核心(1 / 2)

想當年,法國有個叫拿破侖的人,曾經靠著自己的一支鐵軍打遍歐洲無敵手。

如果從專業角度仔細研究拿破侖的軍隊,那可以寫出好幾本書。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有一個最根本的點,那就是對炮兵的運用。

過去的時候,各國的軍隊都是分散使用炮兵的,或者隻有小規模集中。但是拿破侖創造性的使用了一種炮兵集群戰術,把火炮集中起來,發揮其最大優勢。

當然,說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學問可就多了。一般來說要先以部分火炮射擊,誘敵暴露,然後再集火轟擊,等等。

總之在當時的十八世紀,炮兵集群是一種很大的軍事創新,也就是憑借這個,拿破侖的軍隊幾乎橫掃了歐洲。

此後的曆史中,炮兵一直都是陸軍的重要力量。

後來隨著重機槍等武器的出現,陸軍戰法出現了一些變革,但是到了現代,炮兵再次成為陸軍主要的攻擊輸出。

21世紀的陸軍合成旅,除了攻擊一些價值極高的目標可以用飛機之外,剩下的普通攻擊基本都是圍著炮兵轉的。

打仗的時候,步兵的主要任務就是偵察目標,確定坐標,然後發給炮兵,接著找個安全的地方等著就好了,待炮兵的炮彈洗地之後,再上去收屍。

類似一戰二戰那種,步兵拿著槍在戰壕裡對射的情況,基本不會出現了。

總之一句話,打炮才是陸戰的核心。

不過話說回來,十八世紀的拿破侖能搞出炮兵集群這種劃時代的戰法,是有一些前提的。

首先,拿破侖本來就是炮兵出身,玩炮那是行家裡手。

第二,當時的火炮技術有了很大進步。

如果換做幾百年前的那種既笨重,威力又小,精度也低,時不時還能表演個炸膛的破爛火炮,那炮兵集群戰術也根本玩不轉。

在盤點了曆史和己方優勢後,林浩文決定向,借鑒曆史成功經驗,向先賢拿破侖學習,打造炮兵集群戰術,以炮兵為主要攻擊輸出。

登州軍事學院的學習,以及東海義軍的新兵訓練,也全都圍繞著炮兵集群戰術展開。

武器製造方麵,隨著基礎工業的鋪設,登州的軍工廠已經生產出了可以用作武器的黃色炸藥。

用這種炸藥製作出的炮彈,雖然跟驅逐艦的現代艦炮比不了,但是比起這個時代主流的黑色火藥,威力瞬間大了數倍。

登州煉鋼廠也傳來好消息,他們已經通過陶瓷和石英等原材料,製造出了一個大型的乾鍋,並且通坩堝煉鐵的方式,使用鐵礦石和木炭試驗了數次,最終成功試煉出了強度和硬度都達到基本標準的鋼材。

比起現代鋼鐵廠的冶煉技術,登州煉鋼廠連小作坊都算不上,但是他們出產的第一批鋼材經過實際測試,硬度和強度都還不錯,基本達到了預期要求。

當然,不論是炸藥還是鋼材,距離真正的現代工業差距巨大,但是用以製造這個時代的大威力火炮已經足夠。

除了鋼材和炸藥,登州軍工廠已經裝配好了第一台蒸汽動力的車床和鏜床,以人力為動力的各種小型機床也造出了十幾台。

有了這些機床,軍工廠已經可以進行初步的機械加工,把鋼廠出產的鋼柱、鋼板等原料切削加工,做成炮管和槍管,並且加工出膛線。

確立了炮兵為核心,也不意味著步兵就不重要了。因為最後結束戰鬥,以及戰後的實際占領,包括可能的治安戰,都需要步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