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來,若是有人問到香港有什麼新聞,而被問到的不少的香港人恐怕都免不了要提及素來以作風大膽、迥異豪門,又善於宣傳炒作而獲得‘豪門逆子,之稱的新亞電影公司老板林孝智收購德寶及成報報業集團的相關新聞。讀蕶蕶尐說網”
“市民們對於這幾樁看似平常的收購案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好奇心,並不足為奇。香港娛樂產業極其發達,尤其電影產業更是在全世界打出了‘東方好萊塢,的名頭,被人市場拿來與美國電影作比較。而意外闖入了香港電影圈,並在隨後的不到三年裡就取代了數家業界巨頭,一躍成為香港電影界甚至整個娛樂業的新霸主,難怪無數香港市民為之驚奇”
“兩百萬借款起家,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林孝智便創造了諸多奇跡,更把整個香港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身上。他不懼人言可畏,曾創作過風月片劇本甚至親自出客串出演過一個角色。他在最短的時間內令一家頻臨破產的電影公司擰轉盈利,並隨後在收購了這家名為新亞的電影公司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就令它成功產生了質變,一躍躋身香港億元電影俱樂部的行列中,成為了香港電影界的新貴。當人們對新亞的記憶還停留在美亞斥資五千萬港幣入股新亞時,隨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它已經先後收購了香港本土第二大的唱片公司藝寶,,插手出版、並入股了香港本土發行量第二大的報紙—《成報》,擴張的背後一個年輕人的野心昭然若顯”
“林孝智究竟有多少錢,相信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好奇過。根據今年年初發行的《香港財富》周刊的爆料,這個年輕人靠著在電影圈裡的呼風喚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裡便賺到了超過三億港幣的財富。但顯然這個數據並非完全屬實,至少解釋不了他對德寶跟成報報業等公司的收購,資金來自於何處?九龍銀行?根據本報自九龍銀行所獲得的消息,過去的幾個月中九龍銀行雖然開始收緊銀根,逐步減少貸款數額。但並未進行大規模的貸款,包括林孝智名下的公司,與九龍銀行之間的貸款總數額,也僅為33uu多萬港幣,林孝智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過用於收購的資金並非來自銀行,因此得到證實。”
“那麼,資金到底來自於何處?對於這一點,本報費了不少的功夫對其進行追蹤,終於查到了資金的來源。而且正如林孝智本人所說的,他用於完成一係列收購的資金,悉數來自於他本人。不過卻並非是他從自己主營的電影等產業獲得,而是來自於股票及期貨投資……”
果然還是被發現了嗎?
一目十行,很快看完了這份最新版的《信報》,林孝智眉頭微微皺起一陣,不過很快又舒展開來,把報紙擺在了桌子上。
香港能人不少,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兼亞洲金融自由港,背依正在改革開放中的北大陸,在商機跟創造財富上,香港有著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
早在九月中下旬,為了湊集收購德寶跟成報報業集團的資金,林孝智便通知了宋念輝,讓他出手賣出他們手上的持有的已經翻了兩倍多的石油期貨。儘管宋念輝出手時已經十分小心了,但已經暴增至十幾億港幣的石油期貨被兜售出來,香港畢竟不是紐約、東京跟倫敦那種背依一個經濟強國的金融中心,這麼大手筆的出貨,而且還是利用杠杆獲得的暴利,難免引起一些金融界能人的追查。一番追根究底之後,最終有幾家外資銀行跟國際券商巨頭通過銀行轉賬查到了宋念輝手上的一批經常操作的賬戶,結果這事便遭了曝光。
為了分散交易風險,同時避免被追蹤,無論股票還是期貨等投資,莊家跟大機構都習慣使用數十、上百甚至更多的交易賬戶,用於大宗金融交易。宋念輝也是一樣,他通過業界的一些關係,在花旗、彙豐、恒生、三菱等十數家銀行,擁有上百個賬戶,跟林孝智合作的多次交易,都是由他這些賬戶分散進行的。但這種模式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便是分散了外界的注意力,避免了被大莊家跟其他勢力盯上,壞處就是真正有實力的人追查起來,無可避免的會曝光一部分實力。
十數億港幣的石油期貨被著急交割,饒是宋念輝十分小心,有幾個經手的賬戶還是被人盯上了,一些外資銀行有心追蹤之下不但最終追查到了他本人,甚至連之前宋念輝通過這些賬戶,經手做空h股份的事情,也隨之因此曝光
宋念輝是誰,要說幾年之前他在香港或許名氣並不大。但RR年林孝智出錢他出力,兩人曾經在台灣股市大鬨了一場,豪賺近兩千萬。這事跡林孝智回頭便忘記了,但從宋念輝那裡卻傳出了一些風聲,讓他在業界有了不小的名頭,否則他也不可能在去年要搗鼓黑市人民幣彙率時,能聯係到大金主掏錢。
RR年的豪賭台灣股指令宋念輝在業界贏得了一個訓指奇才,的美譽,也是因此宋念輝搗鼓石油期貨的事情曝光之後,很多追查的勢力便停止了繼續追蹤,分明是把九龍銀行跟宋念輝當成了經手這筆巨額石油期貨買賣的幕後大莊家。畢竟對於一家銀行而言,為了保證儲戶資金的保值,除了通過對外放貸獲得更高利潤外,對股票證券、黃金石油等期貨的投資,也不過是再尋常不過的手段之一而已。
《信報》作為香港最大、最專業的財經類報紙,本身能量就不小。認真追查下去,倒也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查到了跟其他銀行相似的東西,而且他們查到無疑更深也更詳細。一些外資銀行不曉得九龍銀行的情況,隻當宋念輝的投資行為所使用的資金來自九龍銀行,但《信報》卻意外地聯係上了一個九龍銀行的私人股東,從他那裡得知近幾個月來,銀行董事會並非批準任何大額投資方案,反而在新董事長林孝智的要求下,不斷收緊銀根、大有停止發放貸款的意
林家前任董事長及長子出了車禍之後不久,林孝智便從爺爺林繼禮手中接過了家族銀行經營權,而他在入主九龍銀行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任命傳聞中與他私交莫逆的銀行原投資部經理宋念輝擔任銀行總裁,結合個中種種,《信報》終於把目光從宋念輝身上轉到了林孝智那裡,確認了隱身宋念輝背後的人就是他了。
雖然不清楚林孝智在豪賭石油期貨中賺了多少錢,但對新亞跟林孝智所持有的九龍銀行進行了評估之後,《信報》隨後又把他剛收購的德寶跟成報報業集團算入其中,得出了一個看似誇張卻又很保守的估值,即他現在的資產赫然已經達到了二十億港幣之巨,躋身香港頂級富豪行列之中。
林孝智揉了揉太陽穴,以《信報》在香港的巨大影響力,不用看他也能猜到,今天這一期報紙上市之後,會在香港引起多大的轟動,而他的那點藏著掖著的東西,也差不多給人家抖地差不多了。
想到隨後的幾天裡,隻怕找他、希望能夠采訪他的邀請會多出來幾倍,林孝智心中煩惱的同時,嘴角卻逐漸的露出了一些笑容來。
黃金的十年,這是香港電影最巔峰的時期。在互聯網沒有誕生的現在,沒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普通人的娛樂僅僅局限於看電視跟看書讀報,電影是無可爭議的‘高檔享受,。香港的發達經濟跟高收入造就了港片這個奇葩又奇跡的存在,以一座城市的規模發展出令整個東亞甚至整個亞洲都無有對手的‘港式電影,來,也難怪了在香港娛樂圈的風吹草動關注度不下於那些商業巨子的八卦新聞。
成名好啊,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在這個眼球經濟時代裡,有名氣比什麼都要好。彆的不說,他林孝智要是放出風聲,說自己的公司準備融資上市,你看香港還有幾家銀行、券商能夠做主,不想過來分一杯羹。
“在看什麼呢,笑得這麼開心”
李家三母女中,李嘉昕最不擅長廚藝,因此方才說是在廚房裡幫工,其實也就是陪姐姐跟李媽媽聊了會天,沒多久之後就被兩人從廚房裡趕了出來,讓她來陪林孝智,免得冷落了這個準姑爺。
“沒什麼?”
林孝智笑著搖了搖頭,隨意把桌子上的《信報》翻到了下一頁,去看其他版塊的新聞了。
許是未來姑爺第一次上門,她的姐姐跟媽媽招呼的十分熱情。雖然隻是一頓家常便飯,卻也炒出了花樣跟水準來。很快一張不小的餐桌上,便堆滿了盆盆碟碟,其中三個涼菜、六個小炒、兩個紅燒一個燉肉,還有一甜一鹹兩個湯,菜色竟然出乎意料之外的豐盛。
“來來來,阿智,多吃點東西。可彆嫌伯母的手藝太差……”
“怎麼會呢,伯母。”瞧見李嘉昕的家人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準姑爺,熱情的不得了,林孝智臉上笑容也濃鬱了不少。
首次過門一頓午餐吃得還算開心,林孝智雖然喝了些酒,不過因為李家三母女都是女人,倒也沒有人來強行勸酒,所以他也隻比三人多喝了一杯紅酒而已,以那度數對於酒量不錯的他而言,倒也談不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