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永康之行(1 / 2)

應建人做了20多年生意,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

但說老實話,這還是第一次跟自己“兒子”輩的人一起談生意,談的還是價值上億的買賣。

情報似乎有誤,原以為擁有生產資質的閃馳科技,隻是個添頭,給點好處就行,但如今看來這幫人怎麼像是以這位年輕得有些過分的閃馳科技老板為主?

難怪是自己眼花了?還是世界變化太快了,自己跟不上了?

誠然有些人會因為身份特殊,大家會忽視他的年齡,聽取他的意見,但生意就是生意,更何況這還是汽車產業鏈這麼大的生意,說得嚴重點甚至可以影響一座城市。

這可是汽車啊,不是什麼阿貓阿狗的小生意。

感覺情報有誤的應建人跟姐夫對視了一眼之後,果斷終止了上午就開始談判的想法,帶著一行人開始參觀起眾肽廠區,介紹廠區的同時也讓自己的腦袋緩一緩。

汽車也沒那麼好做,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全國各地各大城市都轟轟烈烈的搞汽車,真正做成功的實際也沒幾座城市,宜城可能就是因為這個才選擇放棄的。

看樣子這位小檀老板也是看中這份溢價,有利可圖才選擇跟老家合作的,迅速找上自己估計也是這個原因。

應建人一臉懵道:“有這話嗎?我怎麼沒聽說過?”

有,不過是十幾年後,你沒聽過就對了。

“沒想到檀總居然還有服裝生意,真是了不得啊,服裝產業現在也蠻賺錢的。”

“小打小鬨,之前跟朋友合夥搞了個外貿公司,小打小鬨為了縮減成本,就想著自己開家工廠,這樣代工費可以省一點,也能減少一點鉗製。”

“有想過,不過也就是想想,暫時沒那個實力造車,至於汽車生產資質,那隻是機緣巧合,應總應該從我的口音裡聽出來了,我不是北倉人。”

“那不一定,你的孩子有一位富爸爸,我爸爸隻是一名普通工人,我隻能努力啊,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江浙的老板最怕的就是後代想證明自己,要創業。”

“檀總覺得我們的工廠怎麼樣?”見檀錦程四下打量,應建人語帶自豪的問道。

“是我比不起檀總才是,你年紀輕輕生意就做這麼大了,我20歲的時候還在打鐵呢,說起來我家孩子跟檀總差不多年紀,啥也不是。”

應建人點了點頭,原來如此,看來宜城當地是用舍棄汽車資質的方式拉投資,這樣就合理了,電動車跟服裝雖然比不上汽車,但也都是勞動型企業,能夠給當地解決不少的就業問題。

這話倒真不全是拍馬屁,敢賭上自己一切身家造汽車的國內民營企業家,尤其是在被國外品牌把持的燃油車賽道,無論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起碼現在都是值得尊敬的。

“也不能這麼講,花了好幾千萬,還要建廠也挺肉疼的,所以想看看能不能在應總這裡化點兒緣。”

一樁生意在應建人的腦補下,就變得合情合理了,但實際上檀錦程拿下安噠爾還真就是因為機緣巧合,3000萬元不過他胡謅的一個數字。

應建人要是知道,估計得氣得吐血吧?這就是信息差帶來的錯誤思維啊。

“我對汽車行業不是很懂,不過廠區麵積這麼大,看起來就很壯觀,另外設備的話看著也很先進的樣子,應總花了不少錢吧?”

過年到現在也就一個多月時間,滿打滿算的話算他兩個月時間吧,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收購改名,我跑了好多家也沒這效率啊,背景這麼深的嗎?

此時的造車可跟後世那些用互聯網思維搞新能源汽車的人不是同一類,互聯網思維造車用的是投資人的錢,盈虧,倒閉與否都不影響創始人的生活。

“開玩笑的,起步不一樣,還有看運氣的成份,我也就是運氣好而已。”

“那就先謝謝應總了,有機會一定叨擾。”檀錦程笑著應道,同時四下打量著這間汽車工廠。

說起來張旭鵬去法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目前考察的進度還算不錯,GXG那邊也有意合作,剩下的就是看看價格還有細節上是否能談攏了。

3000萬元的價格倒也算公道,沒有多要,但也沒少要,重新轉賣的話還能有一部分溢價,溢價範圍大概在30%到60%之間。

一位實控人,一位實製管理者同時接待,相當的重視了。

而一些不想接管家族企業的,則是會選擇考公務員,進體製內,生活方式也比較正常,沒有那麼多的燈紅酒綠。

“那檀總花了多少錢?能說說嗎;放心,哪怕你一分錢都沒花,那是伱的本事,不影響我們這次的合作。”

“沒什麼不能說的,現金的話七七八八的花了差不多3000萬吧,另外我跟我的朋友在我們縣各自投資一家工廠,我朋友的是服裝工廠,我在那裡也有點股份。”

“我是宜城人,去年回家過年,正好趕上宜城那邊要急於處理安噠爾的資產,然後七拐八拐的就找上我了,後來也談著談著就拿下了,算是機緣巧合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