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永康之行(2 / 2)

應建人發現了談判團隊的氣氛似乎不太一樣,於是主動接待起檀錦程,而吳健中那邊則依舊是負責給區裡來人解說。

“應總大格局!”檀錦程豎著大拇指道。

火腿市的散裝程度絲毫不壓於散裝蘇省,義烏人出門從來隻說自己是義烏的,永康人也是如此。

跟後世網上看到的BYD,特斯拉等等直播的工廠差距很大!但這麼掃興的話自然是不能說的。

而檀錦程的利益訴求也被他腦補成了想賺更多的差價,至於回老家投資建廠,估計是因為老家關係的原因抹不開麵子,沒有汽車生產資質這塊兒,可能也逃不過這一遭。

“這個倒是,產銷一體才是長久的生意,外貿公司說白了就是皮包公司,將來隻會越來越多,服裝廠做熟了自己就能做外貿,檀總這個想法是對的。”

像是應建人,他本身就擁有百億身家,鐵牛集團又在2003年整體借殼上市了,本可以無限風光,卻還是願意把全部身家投入到造車事業當中。

“檀總年少有為,又能弄到汽車生產資質,應該也有想要造車的想法吧?”應建人試探著問道。

他們的初衷雖然有賺錢,有功成名就的成份,但也確實推進了國產汽車品牌的進步。

更何況現在皖省有了江淮以及奇瑞這兩大品牌,省裡也不見得有能力再支持第三家品牌。

應建人頗為自豪的道:“那是,這可是我們斥巨資收購的生產線,我的身家幾乎都在這上麵了。”

實際上富二代沒有網上說的那麼不堪,就檀錦程兩世知道的,大多數江浙一帶的富二代還是挺踏實的,畢業後有能力的自己做點小生意或者接管家族企業,在工廠車間裡老老實實乾活的都不少。

“這我知道,不過機緣巧合是什麼意思?能說說嗎?”

張旭鵬這次並非一個人前去的,還花了高價錢請了兩名律師隨行,一位對合同很有研究,另一位對國際貿易法很有研究,這些都是檀錦程給他找的。

跟老外做生意,最怕的就是他們在合同上做手腳,被坑了那真是哭都哭不出來。

橫店,義烏以及永康都同屬於火腿大市區,不過淵源這種說法跟應建人這代人說說還行,要是跟年輕人說,估計會被吐槽。

“哈哈,這樣嗎?那確實是有點淵源,有機會的話檀總可以帶著你的女朋友來永康做客,我們這邊一定招待好。”

“檀總有來過永康嗎?”一邊參觀著廠房,應建人一邊跟檀錦程閒聊道。

“小打小鬨,賺點小錢,比不過應總。”

徐學銘這老家夥80萬元都敢跟人家談,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

“運氣是一方麵,主要還是看能力,閃馳的電動車賣得這麼好,還是去年的黑馬,肯定不隻是運氣的原因,我相信的檀總的能力,不然我搞了很久都沒搞定的生產資質,到檀總那就能輕鬆的得到了。”

短時間之內,掙個千把萬,這筆買賣就是自己都願意去做。

“之前沒來過,不過我之前去過橫店,也去過義烏,我女朋友是義烏人,算起來跟永康也有點淵源吧?”檀錦程笑道。

不過道理講不通啊,如果在老家背景這麼深,不是應該以老家的名義來合作嗎?為什麼是北倉區?

“事實就是這樣,我當時感覺也挺奇妙的,我一個造電動車的組裝廠,怎麼會找到我身上。”檀錦程兩手一攤道。

跟地方ZF打交道的經驗他有,知道地方ZF要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稅收以及就業,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像是檀錦程說的七七八八花了3000萬,就被他腦補成了明麵上沒有3000萬,但花了這麼多。

很大程度上國產新能源車的進步,離不開這一代人的前赴後繼,或者他們中的有些人最後忘了初心,但前期的開拓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而現在的造車則是不一樣,資金要麼是自籌,要麼是找銀行貸款,每一筆資金都需要創始人承擔風險,一招不慎就可能會讓自己傾家蕩產,財富徹底歸零。

應建人一呆:“還有這事兒啊?過年直接找到你的?”

人最怕的就是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腦補,應建人也是老生意人了,但也正是老生意人的緣故,他會通過一些隻言片語去腦補整個交易的合理性,交易雙方的利益訴求。

“好說好說,大家相互合作。”

就怕你什麼都不說啊。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