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來強調的是智能,他們在招股說明書當中關於未來汽車品牌的發展方向也明確表示,在保證質量與安全的情況下,他們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就是智能。
即所有軟件和核心硬件都要進行自主研發。
大屏,電子電氣架構,嵌入式,等等方麵都會自主或者與供應商合作參與設計,力圖做到整車OTA。
目前尉來的研發人員當中,有17%專注於智能駕駛以及自動駕駛方麵的研發,NIO?Pilot也是第一款自主設計和開發的全棧式智能駕駛操作係統。
雖然目前還不夠完美,但是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去研發的,力圖在智能駕駛方麵一直處於領先地步。
以迪子為首的友商們慌了,其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招股說明書當中明確的是企業方向,以動力電池+智能駕駛為核心競爭力來打造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尉來,在大家還以為他們隻是口嗨之時,他們這已經搞出了世界領先的智駕係統。
你當人是口嗨,結果人家玩真的了,還直接給你放大,能不慌都不難。
話說回來,檀錦程跟船夫哥已經達成協議了,埃安S上的智能駕駛係統會在2015年6月份以後更開放更新,給友商們留下半年的時間。
同時也不限製BYD去跟地平線的餘愷談合同需求,無論是以配合開發或者還是投資入股的方式都可以。
這一條也適用於其他一線車企,隻要有需求大家都可以合作。
用地平線來把國內一線車企都綁在一條戰線上,形成一條技術同盟,這就是檀錦程想要做的。
至於跟BYD專利互換方麵,檀錦程也沒有過於難為船夫哥,技術研發申請專利這事兒最終還是得靠自己的實力,你的專利越多就越有話語權。
一直用著彆人的總是不放心。
實際上車企之間專利互換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兒,包括手機圈子裡也是如此,如果大家都用錢來買對方的專利,那生產成本也太高了。
“對了,何總,有點好奇中為什麼你把公司設在羊城啊?”
人在杭城的何小朋,汽車公司的主體設在了羊城,而羊城差不多又是廣汽的天下,這讓檀錦程有些想不通。
“我的兩名合作夥伴跟廣汽那邊有點關係,另外他們還是清木汽車工程係畢業的,算是真正的專業人才吧,這些年我們一起創辦UC,倒是有點荒廢了當初的專業。”
何小朋說的是夏橫以及何滔,這兩位跟他關係很鐵,從很早就一起在一起創業,是非常重要的合夥人,另外一名重要的合夥人就是餘永福。
這位跟羊城那邊也有點關係,綜合考慮下來,把公司地點設立在羊城以求背靠大樹,是他們四人共同的想法。
何小朋造車並非一時意氣用氣,而是經過充分考慮的,也是他們這個創始團隊綜合考慮認為可行的方案。
周末兩天,何小朋都留在甬城,檀錦程帶著他參與工廠,研究院,還去了閃馳科技那邊看了看,招待很是周到。
多多少少也是有些看雷布斯的麵子上,畢竟之前雷布斯特意交待過。
至於說何小朋會不會帶走尉來的工程師?
這一點檀錦程並不擔心,要走的終究是留不住。
兩天的時間很快,尉來的各項成就給了何小朋很大的震憾,尤其是他想要搞的新能源汽車方麵,從心而論他是認可檀錦程的智能核心方案的。
傳統燃油車已經玩不出什麼花兒來了,拚的無非就是底蘊。
新能源汽車要怎樣去跟跟實力強大的傳統車企競爭?
用檀總的話來說,你就隻能做到差異化,讓消費者對於你們的車子不隻是停留在電車這個非常籠統的印象當中。
“我們是希望將來大家在提到新能源汽車之時,不是什麼省油省錢,而是智能,讓用戶有更好的駕駛體驗。”
“在我的想法裡,最好的無人駕駛應該是可以不需要駕照的,老百姓買車像買手機一樣的方便,上手就能用。”
“當然,這個有點不現實,甚至於很多年之後都無法實現,不過萬一有一天實現了呢?對吧。”
其實也不是沒有,像是老頭樂,雖然無法實現無人駕駛,但是老頭樂不需要過多苛刻的條件啊,買來就能用,這也是老頭樂為何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市場前景非常之好。
任何好的消費品,都是購買門檻低的。
“檀總這個想法很有意思,不過也正如您所言,很長一段時間確實是無法實現的。”
不需要駕照就能開車,那可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需求,更多的還是利益上的博弈啊,駕照這一條產業鏈不得拚死反抗?
“是啊,慢慢來唄,先讓我們的車子變得有趣一些,給用戶提供不一樣的體驗再說。”
“不得不說檀總的想法真是天馬行空,難怪大家都把您稱之為最好的產品經理。”
何小朋很是感慨,尉來真正強大的不是他們的技術儲備,而是有著這樣一位非常富有激情,很有想法又不冒進的掌舵人啊。
去年近37萬的銷量,在幾乎沒有多少新能源汽車的情況下,尉來今年的銷量預期依舊隻有40萬輛,而且在十一月份就已經完成了。
以檀錦程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理解程度,他不可能不相信今年產能上的爆發力度,尤其是七月份之後。
“過獎了過獎了。”
他跟何小朋之前見過好幾次,但是雙方要說熟基本也算不上,且見麵之時都有雷布斯在場,核心人物還是雷布斯。
雙方也並無多少深入性質的交流。
再者,他也是知道UC的未來趨勢,也沒什麼了解的興趣。
不過這一次跟何小朋算是深入交流了,目前還是空殼子的小朋,貌似好像實力並不差,總部以及研發中心放在羊城,準備組建一支規模化,多元化,重自研的跨界團隊。
而且何小朋的計劃當中的初始團隊當中有90%是技術人員,這就很變態了。
重視技術的公司,都不會太差,這一點檀錦程心知肚明。
他的尉來就是如此,每年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資,雖然平時看起來沒什麼動作,但是隻要搞出來的就是大動靜。
哪怕是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閃馳,這些年都一直保持著5%以上的技術研發投入,而不是一味的吃老本。
在閃馳召開股東大會之時,也不是沒有股東質疑這一點。
用股東們的話來說,閃馳科技已經是行業絕對的龍頭了,與其把大筆的現金投入到研發當中,不如適當的降低一些研發投入用於股東們的分紅。
檀錦程當場就駁斥了他們這種短視的言論,想要賺更多的錢,拿更多的分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用這種方式。
拿家電行業的兩大巨頭來說,美的為什麼會超越格力,無非還是他們肯花錢開發更多的小家電業務,而不是一味的死守空調這一塊。
格力號稱掌握了核心技術,但是為什麼市場會一步步的被蠶食?
除了經營理念沒有及時改進之外,根本原因還不是不舍得投入。
董小姐逢公開場合必說他們給股民分了多少多少紅利,但真的是這樣嗎?
看看大股東是誰就知道了。
閃馳如果按格力的模式,每年大額分紅,那這錢到底是分給了小股東們還是檀錦程自己?
分紅這玩意兒可是按比例來的。
提出這個觀點的股東,就是閃馳持股較大的股東之一,他們又不想減持套現,又想多拿點兒分紅,就試圖用這種毫無邏輯的方式來讓全體小股東們跟他站在一起。
畢竟多分點錢,小股東還是樂意的,至於公司將來怎麼樣他們不關心,分到差不多了他們是還可以清倉減持的嘛。
“檀總也做投資,那我也不藏著了,這次來除了學習之外,還想問一問檀總有沒有想過投資我們小朋的想法?”
在羊城有廣汽這個地頭蛇當靠山,小朋的團隊組建沒什麼問題,但是廣汽在新能源方麵的技術儲備不見得有尉來強,至少沒有尉來新穎。
何小朋也想多找幾家靠山,如果能背靠傳統車企巨頭以及新能源龍頭,那對於小朋的發展還是非常有利的。
“沒問題啊,我之前就說過我們公司的李響當時也有想造車的念頭,我會投資他,何總這裡當然也是沒有問題的。”
既然是用互聯網思維的造車,那小朋就會經曆多輪融資,如同小米一樣。
對於股權方麵,何小朋已經做好了出讓的準備了。
“隻是我想再問問,何總你確定還要在阿狸繼續乾幾年再說?”
這兩天裡,何小朋也透露過他的打算,他會出任小朋汽車的董事長,但是現在還不離職,依舊留在阿狸學習一段時間。
不過這一點檀錦程不是很認同。
一家公司的董事長跟CEO還是有很大區彆的,檀錦程雖然沒有掛CEO的名頭,但實際上行使了大部分CEO的職責。
董事長可以當甩手掌櫃,但是CEO是不行的。
何小朋有點不明白:“是啊,不知道檀總有什麼說法嗎?還請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