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自春祭之後,瀚海帝都迎來了今年最大的一次朝會,幾乎所有人都預感到這次朝會會有大事發生,心中清楚明白的閉口不言,冒冒失失尋三問四的也大有人在,一時間,整個瀚海帝都官員體係中湧現出眾多山頭,沒得辦法,山雨欲來,得趕緊找自家的大樹遮風避雨。
一大早,瀚海帝都中軸大道之上車水馬龍,尤其是驛館這邊,平時就已經亂糟糟的,當下更是人擠人,索性大家都是從地方州郡前來朝會的刺史,將軍,誰也不比誰強多少,撞了一下,踩了一腳,也來不及寒暄,急急忙忙穿上朝服,坐上車馬,在仆役的帶領下,趕往宮城城門。
驛館距離瀚海帝都玄武大街不遠,沿著玄武大街,一直向北,便是皇宮,城門上麵懸掛一塊巨大的匾額,書名明德,明德門供皇駕專用,左右側門供朝臣們出入。
一大波朝臣下了車馬,開始紮堆。
卯時初,宮門大開。
在司禮太監的帶領下,朝臣陸陸續續走進宮城。
禦道與帝都中軸大道合二為一,指向正北,暗含紫薇帝星,中央之意。
白玉石鋪就的禦道上雕刻五爪巨龍。
欄杆上雄獅列陳。
數百名官員沿著禦道兩側緩緩前行,不敢大聲喧嘩。
少數從未入宮的臣子低著頭,看著活靈活現的雕像,神情恍惚,仿佛巨龍下一刻就會複活過來,一口吞掉自己。
跨過宮城引水河,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立於眼前,相比朝臣們的府邸,刺史府,將軍府,不知大了多少倍,反正看一眼就覺得目眩神搖,前麵的人走得慢,後麵的人就快不起來,還沒走到大殿門口,就已經汗流浹背,跟在人群後麵的慕容元華穿著一身平日裡不常見的朝服,緩步前行,還不忘看了看宮城四周的布局,以及白玉欄杆上精雕細刻的石獅子。
無極殿
內侍省大太監宋寶光。
“跪...”
“拜...”
隨著一個宏大的聲音,數百名身居高位的朝臣們匍匐在地。
“再跪。”
“三跪。”
“起。”
三跪九拜行過大禮之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陸續走進殿內,其餘人筆直地站在廣場之上,已經穩坐龍椅的天王季龍,看著朝臣們按部就班的樣子,嘴角揚起一絲笑容,在這個位置,順著禦道,可以越過宮門,看到帝都的車水馬龍,甚至可以看到帝都的正南門,甚至看到城外的萬裡山河。
仿佛世間一切都是屬於自己的,屬於坐在這座龍椅上的人。
幾年前,他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趁著自己的叔父去世,脅迫太子讓位於他,不然的話,此時此刻,他仍舊隻能像那些朝臣們一樣,一步一步,低著頭,然後跪拜在大殿之外,即便最後有少數人能走進殿內,仍然匍匐在他的腳底下。
這一刻,他覺得他不後悔,不,他從不後悔。
文臣武將位列兩邊,左手邊以張氏新貴為首,右手邊以二十舊部為首,前麵幾個皇子領銜,依次下跪,高呼天王萬歲。
“平身。”
瀚海帝國,天王季龍。
向來主張以武立國以武治國。
眾朝臣聽命起身,各自站好。
天王季龍看了一眼身旁的大太監宋寶光,宋貂寺。
宋寶光展開聖旨,一字一字大聲念出來。
“天王有旨,廢九卿製,設立六部,領一品銜,天下百姓,各位朝臣,以及宗室親貴皆尊此詔,擢升大將軍王陽為吏部大塚宰,掌管朝廷官員任免,張舉為兵部大司馬,掌管朝廷將士任免,崔悅為戶部大司徒,掌管朝廷賦稅,戶籍,耕地,郭敬為工部大司空,掌管朝廷土木,水利,工匠,趙庶為刑部大司寇,掌管朝廷刑罰,劉準為禮部大宗伯,掌管朝廷禮儀。各州郡在原有刺史之職外,增添將軍一人,下轄官員按朝廷新製,六部二十四司執行。”
大太監宋寶光說到這裡,故意停了下來。
天王季龍看著群臣議論紛紛,有人喜有人憂。
原有九卿之職主要負責皇室的安全,祭祀,賦稅等等,並沒有監察地方的職權,瀚海帝國各部自己管自己,長此以往,瀚海帝國各部容易做大,不遵朝廷詔令,各行其是,成為國中之國,按照新製,六部不僅要負責皇室一切事務,而且還要監察地方,等於削弱了地方實權,加強了朝廷權威,更重要的是六部分工明確,互不乾涉,等於變相削弱了相權,不過朝廷自從張相去世後,就沒有立過宰相。
廢除原九卿製,按照新製,官帽子確實變大了,變多了,實際上卻是明升暗降,削弱地方實權,加強中央集權,六部分工明確,互相挾製,避免一家獨大。
旁邊一個聽了此話的朝臣,斜著眼睛看了他一眼,心想真是個不怕死的,什麼都敢說,而且是在這威嚴的朝堂之上,身邊哪個人值得完全信任?若是此話傳到了天王季龍耳朵裡,嗬嗬...
六部輔政大臣以大塚宰王陽為首領銜,走出朝列,跪謝天王季龍恩賜。
兩班朝臣前麵是幾名皇子,此時也在交頭接耳,搞不清楚此詔到底意欲何為。
大太監宋寶光輕咳一聲,繼續宣旨。
“天王有旨,保留太傅太師太保,少傅少師少保,三師三少之位,輔佐太子,另設三省,尚書省,負責下達朝廷旨意,中書省,負責擬定朝廷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朝廷詔令,三省有選拔青年才乾的職責,吏部考核通過之後,可以參議朝政或者任命地方。”
宋寶光這次沒有給朝臣們議論的時間,繼續高聲宣旨。
“天王有旨,設立四龍衛以及四征四鎮四平四安十六衛,由瀚海帝國二十部原有將領擔任,領二品銜,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當日,於鳳凰台演武,擴充十萬龍騰新軍,擢升武選一百名為龍騰中郎將,任千夫長,領五品銜,武選前十名為龍騰將軍,任萬夫長,領三品銜,天王任兵馬大元帥。”
眾朝臣早就已經得知的準確消息。
五月初五,瀚海帝國正式演武。
隻是眾朝臣沒有想到,一向以武立國以武治國的天王季龍,居然大舉改革官製,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大多仍是在討論官員製度改革的利弊以及官員調動安排的事情,廢除九卿,改用六部,地方上的官員位子多了許多,一些油鹽不進的部族州郡,估計再也扛不住滾滾大勢,隻能任由朝廷或者有心人明目張膽地安插人員進來。
一時間,幾家歡喜幾家愁。
升任六部主官的六人,臉上並沒有一絲表情,誰也看不出他們心中在想些什麼,隻不過在天王季龍看來,這些人越來越不像以前那麼合群了,幾年前,世龍大帝還在位的時候,這些人每日上朝都仿佛打了雞血一樣,隻要世龍大帝一聲令下,這些人赴湯蹈火,上刀山下油鍋,估計都不會眨一下眼的,如今,也都學會了為自己以及部族的利益考慮。
這才過了不過五年而已,這些人的心氣就已經少了一半。
也是,二十舊部的掌事人如今已經有了不少白發。
天王季龍的目光從這些人身上離開,看向幾個皇子,皇子風華正茂,年少輕狂,和自己年輕的時候真像,不,不像,他們是在金窩窩裡出生的,自己卻是在兵荒馬亂中出生的,這一生,顛沛流離,經曆過無數生生死死,怎麼能一樣。
天王季龍早就看透了這個世道,唯有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正道。
幾個皇子正在為官員改製,斤斤計較。
高坐龍椅的天王季龍,一眼就能看出誰與誰是一夥的,他們還太年輕,瞞不過自己的眼睛,隻是他看到一人,昂首立於朝堂之上,目不斜視,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和任何人交頭接耳,甚至是目光接觸。
“憫兒,你是不是有話要說?”
“父王,兒臣有一個請求,不知父王能不能答應。”
“什麼請求,說說看。”
“父王,兒臣想要擔任武選官一職。”
聽了青年男子一句話,天王季龍禁不住大笑一聲。
“你當武選官,新軍之中還有人能當上將軍麼?”
天王季龍知道自己兒子們的能耐,隻有眼前這個青年男子,這個養子,天生精,氣,神,三者不同於凡人,年僅二十歲,武功已經超凡,雖然還算不上江湖上所說的那種絕世高手,但是來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