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此事對李基而言有壞處,但是好處亦是頗多。
若是李基名氣漸大,對於今後擔任吳郡郡丞治理地方,阻力自會減少,且與左右州郡進行什麼合作或交流之類的,名氣同樣也是優勢與籌碼。
隨後,李基細細地向劉備講述了計劃……
很快,一份在劉備看來堪稱天衣無縫的計
劃就如此簡單形成了,那似乎原本隱患頗多的矛盾衝突,頃刻間就成了三方共贏的美事。
尤其是,這一份計劃能夠大肆宣揚李基的名氣,這讓劉備覺得頗為滿意。
‘以我家子坤之能,不該籍籍無名!’
劉備暗暗地想著。‘並且,此事亦可教世人知之,吾與子坤乃是主臣相知也。’
這一份計劃,其中最為重要的側重點,則是在於尋到一個願意為李基的名聲“背書”之人。
所謂名氣,本質上是人傳人的過程!
而人傳人最為重要的,則是需要一個李基口中的“爆點”。
比如曾經李基記憶之中的電子雞瘟,最重要的催化環節無異於律師函警告!
然而,在李基訴說完計劃之後,賈詡似是頗有感悟一般提出了幾點激進的補充,並且建議可以將此計劃命名為:“大漢之坤”,意指通過一係列的激進計劃將李基的名聲極短時間內推到某個頂點。
??!!
李基。
“基,強烈反對‘大漢之坤’計劃代號。”
李基一拍桌子,正色地拒絕道。
這讓對於李基幾乎是言聽計從的劉備,不禁有些為難了起來。
劉備感覺賈詡所提出的“大漢之坤”,還是覺得頗有道理以及前景的。
倘若操作妥當,那麼屆時劉備前往吳郡擔任郡守之後,李基亦能源源不斷地召來大量的崇拜者或小黑子,這些都將可能成為劉備治理吳郡的力量。
並且,李基之名或可橫壓當世,成為大漢曆史之中留下赫赫威名之人。
“賈文和,伱且不要太過分了。”
李基黑著臉地對賈詡發出著警告。
“為何?”
賈詡笑眯眯地說道。
“既然子坤在推演之道上有著絕對自信,那麼為何不多加一把火,製造一下子坤口中所說的……爆點?”
“如此一來,子坤之名聲必如烈日當空,使大漢士子無一不聞子坤之名如雷貫耳。”
“且吳郡乃是江東之地,欲要開發之,所需人才何其多也?若是一味任用當地世家士子,有何隱患,想必子坤也是有所預料吧?”
“而倘若‘大漢之坤’計劃成功,那麼子坤將能源源不斷地吸引大漢人才前往吳郡一探究竟,縱使僅留下十之一二相助玄德公,那對於子坤意欲以一郡之地治天下的雄心大誌也是莫大助力。”
隨著賈詡一條條地列出好處所在,幾乎是駁得李基啞口無言,並且這些無疑均是無可反駁的事實。
劉備的基本盤極小,如今麾下可用文臣武將亦不過關羽、張飛、趙雲、夏侯博、李基、賈詡六人罷了。
儘管這六人均算得上當世一等一級彆的人才,但一郡之地尙且不可能僅有六人就可包辦至方方麵麵,更何況李基後續還打算全吞揚州,人才缺口可堪巨大。
大量上傳下達、執行落地、監督管理的官吏等都是肉眼可見的缺口,既是權力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極其容易被當地世家所把持的位置。
而一旦能吸引大量士子至吳郡,那麼容易被當地世家架空或占據大量位置的問題,幾乎是迎刃而解。
並且李基的名聲越大,劉備的名聲越大,吳郡的名聲越大,也更容易如李基最初的計劃那般大量吸引流民,增加長江以南的人口數量。
可以說,隻要李基本人受傷的世界似乎在這一刻完美達成了,除了李基本人之外,似乎方方麵麵都有著極大的好處。
隻是李基很懷疑,賈詡這絕對是報複,絕對是對李基之前挾持了他進行讓人挑不出毛病的報複。
大漢之坤什麼的……
李基的眼睛不自覺地失去高光,這是未曾預料的局麵,也是李基未曾設想過自己居然也要淪為這種主角。
而劉備看著李基那仿佛黯然之極的神色,略微一咬牙,開口道。
“既然子坤不願,那麼文和所補充之事就此作罷。”
李基艱難地開口道。
“不,主公,就按文和所說的那樣做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