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之亂,就像是一根揭穿了朝廷虛弱真麵目的導火索。
以至於相對原本還算平靜的中平二年,中平三年才剛剛開始,大漢便已是亂象叢生。
而麵對著似乎千瘡百孔的局勢,朝廷隻能是集中精力抵禦西羌之亂,以免三輔之地淪陷威脅帝都洛陽。
至於各地頻頻來報的亂象,朝廷隻能開始選擇大肆下放軍政大權,並且比李基記憶之中的原軌跡更早地任命了一批州牧,以指望通過州牧之策平定四方之亂。
幽州州牧劉虞、荊州州牧劉表、徐州州牧陶謙、交州州牧朱符。
(PS:這裡提一下朱符,朱符是朱儁之子,且在曆史上這個時期前後擔任了交州刺史。
至於大家所熟知的士燮【同謝】是交州士族,他從來沒有擔任過
交州刺史或州牧,但由於漢末戰亂的原因,士燮的家族漸漸掌握了交州實權,所以士燮才成為交州的無冕之王。)
其中,幽州以及交州都是大漢邊陲之地,朝廷急著定下州牧自然是為了防備動亂。
劉表被定為荊州州牧,或是朝廷看穿了劉焉的借口,故以想要在荊州方向封鎖劉焉自長江出蜀叛亂的可能。
而陶謙被定為徐州州牧,則是由於中原時有黃巾作亂,又因經曆了旱災瘟疫,以至於中原地區一時無力平亂,反倒是徐州一直都沒有經受過太嚴重的天災人禍。
因此,陶謙被定為徐州州牧的用意,無疑是為了遏製中原黃巾殘黨。
即便對此已經早有預料,但看著大漢朝廷那虛弱無力的狀態,李基依然不禁暗自歎息。
隻是,這同樣也是朝廷當下無可奈何的選擇。
尤其是袞袞諸公要麼是野心勃勃,要麼便是碌碌無為,要麼就是貪婪成性。
即便偶有幾個能力心性俱佳之輩,如此環境之下也是難有作為。
這種情況下,朝廷根本就無力平定四方之亂,置之不顧又隻會讓大漢威嚴淪喪得更快,將軍政大權進一步算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了。
大漢將亂!
這一現象已經越發凸顯得明顯了許多。
如此亂局之下,李基時常關注著的濟南相曹操反倒是托病辭官了。
而這也湧向著吳郡的流民數量在此前的低穀之下,又再度上升了數個台階不止。
對此,李基幾乎是來者不拒,不斷地緩緩吸納著自中原南下的流民,為吳郡、會稽郡填充人口。
且為了保障徐州那一條流民通道不會被影響,劉備在得知陶謙上任徐州牧後,親自數次前往徐州拜訪陶謙。
此刻的陶謙能被朝廷委以重任,自然還不是李基原本印象之中那個似乎完全無害的送家老頭。
相反,陶謙的履曆相當耀眼,自茂才起,曆任縣令、議郎、幽州刺史,又轉為武官,此前還曾在盧植麾下擔任揚武校尉於三輔之地征戰西羌,屢立戰功。
可以說,此刻的陶謙在朝廷眼中那就是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的下一代武官苗子,故以才委任陶謙到徐州為州牧平定黃巾殘黨。
而劉備與陶謙雙方之間有著盧植這麼一層關係,再加上本就性格相合,那完全算得上是天雷勾地火,乾柴遇烈火,一下子就哥倆好了。
即便兩人後續不便相聚見麵,往來書信那也是不曾間斷,算是把李基都看得有些無語了。
咱家主公的魅魔本事……見長啊!
而在如此的時局紛變之下,吳郡那動用了數十萬流民“以工代賑”所開拓的水利,終於產出了甜美的果實。
在漢人、山越大量青壯日以繼夜的開墾下,這一年吳郡春耕多出了無數良田。
即便這些田地由於剛剛開墾的原因,肥力還略有些不足,那可都是能夠耕種,能夠讓生民飽腹的良田啊。
春耕期間,此前無數為此忙碌了許久的官吏、士子、勞力都可謂是一直濕了眼眶,就連劉備也是暗自拭淚不止。
隻是相對於劉備的激動,李基的臉色則是平淡了許多。
這在李基看來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想要在這個基礎上大幅度提高吳郡糧食產糧,那麼糧種便是關鍵中的關鍵。
可謂,糧種隻能是全憑運氣去尋找,或者是慢慢地進行培育了。
而在春耕初步告一段落,代表著中平二年無數的流民也真正成為吳郡有田有地的百姓後,李基更多的精力反倒是漸漸放到了島夷之上。
在提前便開始準備的情況下,關羽已經組建訓練了一部由無牽無掛的漢人以及山越青壯組成的三千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