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五勝五敗(1 / 2)

迎頭痛擊?

劉虞的眉頭幾乎是不自覺地擰成一團。

就事論事,劉虞很清楚自己對於軍事所知不多。

但同樣是十餘萬的異族騎兵,由盧植、皇甫嵩輪流率領朝廷精銳迎戰西羌,卻也是難以在野戰中戰而勝之,隻能依仗著城池之利維持相持之態。

如今烏桓騎兵同樣也是高達十餘萬之多,準確數目暫且未明,但是幽州所能調動的兵力數目與質量尚且不如朝廷。

所用之將,恐怕更是難以與盧植、皇甫嵩等人相比,如何能勝之?

劉虞滿心都是質疑,但李基就在當前,也不宜一口否認,轉而是頗為委婉地提醒道。

“子坤先生,以朝廷之精銳於三輔之地迎戰西羌尙不能正麵戰而勝之,如今幽州恐是力有不逮。”

李基深知此刻想要取得劉虞的支持與信任,那麼自己更是不能有絲毫的動搖,以著沉穩淡然地語氣答道。

“兵者,該就戰論戰,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同,焉能一概而論之?否則高祖皇帝被困於白登,又焉能有武帝遣將橫掃漠北,揚強漢之名。”

“其三:幽州乃為抵禦外敵,上下一心,願赴死者不計其數,而觀烏桓不過為利而聚,焉敢死戰?人和儘失。”

“若當真如此,可謂是幽州幸事也。”劉虞大喜,讚道。

被李基這仿佛隨手一撫便可將烏桓如塵埃般從大漢的棋盤中掃去的氣度所感染,尤其是提及武帝所揚的強漢之名,更是讓發須俱白的劉虞不禁頓生老夫聊發少年狂之感。

李基雅然一笑,自信道。

“其二:幽州地形了然於心,設伏誘敵皆可用之,烏桓乃外來者,不知地形變化。地利俱無。”

“子坤先生所言或深得兵法之妙。然,說來慚愧,今幽州諸將以騎都尉公孫瓚最為勇烈,但其人桀驁,對老夫卻是多有不服,甚至就連其人都早早率兵出城不知去向,老夫恐難以對其調度。”

隻是,劉虞被李基激起了幾分豪情,卻不代表這個素來保守的老頭就會真的像個愣頭青那樣對李基言聽計從。

即便劉虞不通兵法,也不禁感覺李基所言可謂是有理有據,並且極具說服力,令劉虞大為心動。

“其一:時將至六月盛夏,炎熱難耐,我軍大可守株待兔,而烏桓需來回奔走。天時可占。”

“其五:烏桓乃為劫掠而來,後勤多乃就地牟取,而我軍糧倉卻是盈滿,將士俱可飽腹。後勤差異。”

“具體用兵之法,不如等那騎都尉公孫瓚抵達薊城且說服其後,再召開軍議詳細述說,劉使君認為如何?”

不過感受到劉虞態度的轉變,達成目的的李基此刻倒也不急了,轉而開口道。

頓了頓,劉虞心中糾結思索一陣,有些慚愧地說道。

“其四:幽州有仁德州牧統籌四方,又有公孫伯圭等幽燕豪勇之將,再兼之基亦有一二分急智,豈是烏桓一個個鼠目寸光部落首領可比?將帥不如。”

“隻是子坤先生縱有五勝五敗之論,不知具體又打算如何用兵設謀?老夫身係幽州,若非是穩妥萬全之法,實在不敢冒險。”

李基臉上流露著一抹笑容,沉穩儒雅地說道。“大漢有五勝,烏桓有五敗,還請使君鑒之……”

這僅僅是讓劉虞願意多付出一點耐心,以聽李基高論。“便是就戰論戰,依子坤先生之見,此戰幽州優勢何在?”

不過,相對於此前劉虞一心隻想著固守薊城的想法相比,此刻被李基一番有理有據的話語下來,劉虞倒也是提起了幾分底氣,認為眼下似乎幽州與烏桓也並非是沒有一戰之力的。

“此事易耳,隻要使君以軍令使騎都尉公孫瓚入城,基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公孫瓚聽從使君之命,齊心協力共擊烏桓。”

“以天時、地利、人和、將帥、後勤五者而論,皆為漢勝而烏桓敗也。”

旋即,劉虞又想到了什麼,道。

劉虞沉吟了一番,也轉而表示認同。

對於劉虞而言,無論李基之計最後是否能夠得到自己的認可,隻要李基能夠說服公孫瓚那就已然是大功一件了。

有著李基與公孫瓚協力守備薊城,足可保證薊城穩如泰山。

“不過,不知劉使君麾下有多少騎兵?”李基問道。

劉虞略加思索後,答道。“城內約有三千餘騎,不過在代郡與上穀郡的馬場中尚有八千餘匹戰馬可隨時調用。”

“那麼不知劉使君可否下達調令,將那八千餘戰馬調往薊城,或有大用。”李基請求道。

“可。”

劉虞略加思索後,也便答應了下來。

對於劉虞而言,隻要李基願意全力助他守住幽州,這八千餘戰馬就算是贈予吳郡,那又有何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