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五勝五敗(2 / 2)

作為一州州牧,儘管由於種種原因尙不能完全掌控幽州軍政,以至於出現公孫瓚手中的騎兵比劉虞的都還要多的狀況,但是區區八千餘戰馬在劉虞看來還真不算什麼。

而與李基如此交流一番過後,劉虞原本眉間一直有所縈繞的鬱氣可謂是散去大半,明白當下起碼守住薊城不成問題。

因此,當劉虞帶著李基回到席間時,向來頗有幾分不苟言笑的劉虞,臉上也是多了幾抹笑容地開口道。

“諸位,宴席繼續,歌舞勿停……子坤先生,請坐於老夫側位即可……”

……

隨後的三天裡,李基並沒有

呆在府邸之中深居簡出,反而是向劉虞求得允許後,在齊周的陪同下到府庫、糧倉、兵營等關鍵之處親眼確認。

免得出現些文書上有三千,實則不足一千的狀況!

尤其是經曆了吳郡那曾經存在的空餉狀態後,對於此事李基可謂是尤為不放心。

不過幸好,上行下效,劉虞並非是貪財腐敗之人,因此被劉虞所掌管的薊城自然也就沒有那等事情。

待第三天夜間公孫瓚抵達薊城後,李基先是向劉虞說明去說服公孫瓚後,又裝模作樣地主動拜訪一番公孫瓚。

有著李基居中調和,且劉虞與公孫瓚俱是覺得李基是傾向於自己的態度,這反倒是讓水火不容的兩人巧妙地暫且恢複了些許融洽。

而後,在李基作為主導下,劉虞與公孫瓚召集了各自的心腹部眾參加了這一場軍議。

劉虞坐於主位,公孫瓚與李基各自坐在左右側首座,且公孫瓚與劉虞的心腹可謂是涇渭分明地各坐一側。

軍議之中,則是應李基要求懸掛上了一副幽州的地形圖。

而儘管在李基的勸(忽)說(悠)下,公孫瓚認為李基會暗中幫助自己在軍議中爭奪話語權,力排眾議全力出兵抵禦烏桓,但公孫瓚對於劉虞的態度依然是頗為不屑。

這也讓參與軍議的雙方心腹部眾相互怒目而視,一副劍拔弩張的態度。

“咳咳……”

直至李基輕咳了兩聲,然後站了起來朝著眾人行禮,道。

“承蒙劉使君與公孫將軍看重,那麼便由吾拋磚引玉,以定解當下幽州困境之法。”

劉虞率先表態,道。“還請子坤先生暢所欲言。”

公孫瓚見狀,冷哼一聲,也跟著道了一句。“某願聽子坤先生的破敵之策。”

有著劉虞與公孫瓚的表態,自然也是讓在場的其餘心腹部眾儘數認真了許多。

迎著一道道目光,李基也不膽怯,徑直走到了那一麵懸掛的地圖之前,手指朝著漁陽城的方向一指,道。

“根據探子彙報的跡象,如今大量烏桓正從四麵八方往著漁陽城聚集,欲強破漁陽城。而待漁陽城一落,必將順勢南下進攻薊城。”

李基一邊說著,一邊跟著自己的習慣在地圖上以木炭畫出著烏桓的行軍路線。

尤其是李基通過文書知曉了烏桓在大漢之中一個個定居地點後,更是相當準確地描繪出烏桓都是從哪些方向開始朝著漁陽城聚集。

“若是等烏桓各部的騎兵儘數聚集成眾,其規模恐怕將超過十六萬之多,可謂鋪天蓋地之勢。”

“因此,欲保幽州不被烏桓所禍,則必須瓦解烏桓聚眾之勢,否則不僅漁陽城堅持不了一個月便會城破,便是薊城亦唯有死守一途。”

隨著李基不急不緩地分析著當下的局勢,在場不少人的眉頭不禁為之一凝。

作為劉虞心腹且主要掌管軍事的鮮於輔,更是直言開口道。

“子坤先生,莫非汝派兵馳援漁陽城,又或者是欲趁漁陽城下烏桓兵力未多之際,強擊烏桓?”

李基的手掌一揮,無比肯定地開口道。

“若如此行事,取死之道罷了!”

“亦不知此計是那張純,還是張舉所設,但不管是去救漁陽城,還是趁烏桓立足不穩之際強擊,俱是陷阱。”

“漁陽城比之薊城小,不可久守。”

“而由於烏桓俱是騎兵,有馬快之利,即便幽州集中兵力前去漁陽城,烏桓見漢軍勢大,大抵便是呼嘯散去。”

“可前去漁陽城易,想要退卻……難!烏桓屆時必然如餓狼一般沿途緊緊撕咬我軍,拖延我軍時間,待烏桓大部趕至。”

“我軍下場便是唯二:要麼無奈入漁陽城等死;要麼在野外被聚而殲之。”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