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備向徐庶與石韜開口詢問之時,從錦衣司手中取來一卷竹簡的李基也走了過來,想聽聽徐庶與石韜的回答。
走近之後,李基方才發現徐庶與石韜的年紀似乎比自己還小,約莫也不過是十餘歲的左右,甚至很可能都還沒有及冠。
而麵對劉備的溫聲詢問,徐庶與石韜相互對視一眼後。
徐庶倒也不露怯,麵露堂皇之色地拱手應道。
“庶與好友石韜深感劉皇叔仁德恩義,縱觀大漢上百郡守,亦惟有劉皇叔持之以恒地安置流民,其仁其德,庶謂之當大丈夫所為也。”
此言一出,無疑是說到了劉備的心坎之中,麵露笑容地謙虛道。“為天子牧守一方,治世安民,乃是臣子本份,備何敢言功?”
徐庶臉上流露出幾分猶豫,然後又化作堅定,低頭沉聲道。
“庶,有心追隨劉皇叔創立仁德之世。然,亦不敢欺瞞劉皇叔,庶蹉跎半生於好勇鬥狠,修習學問尙不足一年,自認才疏學淺,不足以輔助明公。”
“故,此番求見乃是欲求劉皇叔攜我一程南下吳郡前往仁德書院求學,學有所成,必投效於劉皇叔帳下聽命。”
石韜也跟著拱手下拜,道。“吾亦是如此。”
“這……”
劉備聞言,也是萬萬沒想到會是這麼一個答案。
若不是李基對於徐庶與石韜的事跡頗為了解,聽起來也感覺像極了詐騙……
我,徐庶,打錢,學成歸來後必重重報答你。
事實上,原本也是一鼓作氣的徐庶,漸漸也感覺自己所說之言有些過於冒昧無禮了。
雙方素不相識,劉備麾下亦不缺一個才疏學淺的士子效忠,又憑什麼禮遇自己?
甚至就算是將徐庶當成是前來刺探軍情的細作,也絲毫不過分。
然而,就在徐庶的心中越發忐忑,甚至暗暗悔恨自己還沒有改掉那遊俠氣的魯莽之時。
劉備卻是撫掌而笑,道。
“好,既然徐庶、石韜二位有此意,那便隨軍與備南下好了。不過能否進得了仁德書院,那還要看二位的本事了。”
此言一出,石韜大喜過望,徐庶則是意外得有些發怔,本能地開口問道。
“劉皇叔就不怕我是騙子嗎?”
石韜一聽,大驚,下意識地暗暗拉了一下徐庶的袖子,提醒徐庶勿要多言。
對於如今的徐庶與石韜而言,劉備無疑是接近於傳聞之中的大人物。
倘若不是無計可施,徐庶與石韜無論如何都不會硬著頭皮嘗試拜訪劉備的。
因此,徐庶這一問,石韜還當真擔心會激怒劉備,以至於他們兩個無名之輩直接就此人頭落地。
不過,劉備臉上卻是沒有絲毫不悅之色,道。
“二位若是騙子,備不過是損失了些許糧食與精力罷了。可二位當真是有心進學,他日修成學問,備亦算是為大漢培養出了兩位英才,善莫大焉,何樂而不為乎?”
此刻,劉備所展現而出的仁德胸襟,無疑是讓徐庶與石韜為之震撼的,唯有李基不禁流露出了一個早有預料似的笑容。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這便是劉備為人處世的座右銘所在,徐庶與石韜並非是來投效的,固然讓劉備有幾分失望,但是這並不影響劉備的善意。
“真賢主也。”
石韜發出著一聲由衷的感慨,忍不住衝著劉備拱手而拜。
劉備多年來持續安置中原流民,仁德之名在中原地區完全稱得上是深入人心,否則石韜此番也不會讚同徐庶前來求助。
可真正接觸到劉備不足一刻鐘,石韜卻依然是深深地被劉備所折服,萌生著強烈的投靠效忠之心。
‘已遇明主,隻恨學業未成……’
石韜大為遺憾痛恨過去的懶散,以至於如今反而沒有底氣直接投效明主。
而在徐庶眼中,劉備此刻更仿佛在散發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