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
這也是劉備心中對於曹操的客觀評價。
這等人物在青州之中留有後手,確實不足為奇。
“隻是曹操手中的兵力有限,還能留有什麼後手?且曹操在青州之中的名聲同樣極差,即便是有意效仿黃巾以民為兵,響應者亦必然寥寥無幾。”
劉備有些不解地說道。
“主公所言極是,如今對於曹操是否在青州留有後手,又或是留著什麼後手都僅是一時猜測,不宜因噎廢食,僅憑猜測就棄這等良策而不用。”
頓了頓,李基接著開口道。
“且曹操在青州實行屯田製,錦衣司收集與傳遞情報也是困難重重,對於青州情報或有疏漏之處,即便傳信給伯符,也該讓伯符小心為上。”
劉備點了點頭,也明白這是當下最恰當的選擇了。
如今的荊揚二州可謂是兩麵開戰,南陽郡的戰事不說,再加上要迅速吞並豫州不給袁術喘息的機會,劉備不可能再抽調兵力北上冀州充當漁翁。
而幽州兵力折損嚴重,風格保守的劉虞既需防備袁紹,又時時需要警惕草原上的其餘異族,這讓劉虞也不可能會再抽調大量兵力交給趙雲奇襲冀州。
甚至,劉備與李基都默契地沒有提出讓趙雲南下奇襲冀州,除了是覺得曹操優勢與威脅更大外,也是考量到幽州當下更重要的是休養生息以及穩固疆土。
幽州隻要保持穩定,曹袁之爭走向如何,短時間都不可能威脅到幽州,讓劉備無形中始終能坐擁一塊重要的養馬地。
而也就在數匹快馬護送著密令離開了營寨,日夜兼程地將密令送到了孫策的手中之時。
一波三折的徐州戰事結果,也是以著驚人的速度開始傳到了每一個關注此事的人的耳中。
先是曹操以報仇的名義興兵攻伐徐州,打得陶謙節節敗退,一連丟失了琅琊國與東海郡,不得不退守下邳。
且曹操在東海郡大肆屠城之事,不僅僅引得大漢震動,更是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致使劉備、袁術、呂布等諸侯相繼下場相鬥。
自那一刻起,徐州戰場無疑便吸引了世人絕大部分的目光。
與之相對的,即便袁紹因此興兵北上進攻幽州,也顯得是如此的波瀾不驚。
而在覆滅了紀靈所率領的大軍後,為了大振聲勢,也為了讓劉備可以坐擁天命之命,李基並沒有再刻意地封鎖東海郡一戰的經過。
李基以劉備之名向蒼天借得北風三刻大敗曹軍之事,讓無數人為之震動不已。
而重點亦在於曹操被李基的一把大火重創後,居然毫不猶豫地瞞著袁術一方,悄然撤離徐州。
其後更是導致了李基以“十麵埋伏”之計,一夜間覆滅了紀靈所率領的袁軍後,兵鋒之勢直指豫州,大有一舉吞並豫州之勢。
“天命所歸,霸業將成!”
一時間,無數關注著這一場中原大戰走向的人,腦海之中都不禁蹦出了這麼一個念頭。
就恍若是在大漢將傾之際,劉備一人身後仿佛浮現出了高祖皇帝與光武皇帝的身影。
國士侯李基更像極了彙聚漢初三傑之能,為劉備鋪平了匡扶漢室,複興大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