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報考到奉市,主要是考慮兩點,一個是距離老家丹義比較近,現在的話,高鐵單程一個多小時就能到家了,但那時隻有綠皮火車,大概需要6個小時,客車走高速會比較快,3個半小時,但是相對客車,火車用學生證半價更實惠,我記得好像是二十,客車的話也能用,但要五十多,而且不能上廁所。
還有一個,就是大姨家在奉市,有三個表姐能照應著點。後來大四即將畢業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好懸差點沒把自己物理送走,也幸好有三個姐姐,最終解決了,後文我會再說。
所以周末,我會經常去三個姐姐家蹭飯,在奉市這20年,從來沒有體會過那種隻身一人的漂泊感,直到2019年初,我去西湖市麵試的時候,才真正的第一次體會到那種好似浮萍,沒有依靠的孤獨和說不出來的空虛寂寞冷。
相對於工業城市的奉市,西湖市給我的印象真的非常好,街道非常整潔,很少見到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路麵,當時是3月份,以往奉市的這個時候還在供暖,天氣也比較寒冷,但是2019年卻一反常態的暖和,所以登機的時候,我就穿了一件衛衣和外套,全身上下加起來就四件衣服。
還是一片蕭瑟的北方,但是在西湖市,卻已經一番新綠。
如果沒有以上兩點,當初我是絕不會報考奉市,不誇張的說,在丹義,從來沒感受過沙塵暴和霧霾,更是沒見過蟑螂,真的,在老家的時候,我經常納悶,為什麼蟑螂會是四害,明明都沒有啊,無論是親友家,還是高中時,寄宿在學校附近(老高中沒有體育場、學校宿舍和食堂,高三教學樓甚至連廁所都沒有,後來新校區才有,最逗的是高三時,每天上午10點,窗外都有一隻驢子嗷嗷叫,現在想起來還很好笑,有時間我再說說高中),真的一隻蟑螂都沒有見到。
而且,在老家,從來沒吃過陳醋,我們都是吃白醋或者米醋,餃子也隻有水煮的,沒見過更沒吃過蒸餃,蘸料就是蒜和醋,而奉市這邊吃蒸餃,蘸料用辣椒油。
我總覺得奉市人對美食真的是一點都不挑剔,就說火鍋,那時有個挺有名的店叫“小娃子”,鍋底是一根蔥,兩顆紅棗外加幾片西紅柿,這都能火?
前文中,和她聊天時說過,也沒怎麼吃過河魚,從小到大,基本就是刀魚、偏口魚(奉市叫多寶魚)、鮁魚、大小黃魚、海蜇皮什麼的。
總之,就是我其實不喜歡這座城市。
更愛四季常綠的那種地方,沒有秋天和冬天,月月花不改,歲歲鶯草飛。
從19歲,一晃就到了39歲,青春全被刻在了奉市。
文接上回,和帥哥分開後,繼續兩點一線的大學生活,就在下晚自習的時候,莫名其妙做了一件特彆二筆的事情。
從南院出來,回宿舍的路上,經常會有一些小攤賣些襪子、盜版磁帶、筆記本什麼的,就在我和同學有說有笑時,聽見一聲聲奶聲奶氣的喵喵聲。
然後我蹲到一位阿姨的紙箱前,裡麵放著四隻小貓,其中一隻萌萌的站起來看著我,不斷衝著我叫。
“阿姨,多少錢啊?”
阿姨笑嗬嗬的說:“三十,買一隻不?”
“嗯,就這隻吧。”我遞給阿姨錢,輕輕的把它捧在手心,然後藏進懷裡。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經常腦回路掉線似的做一些非常人能理解的事情,完全不經過大腦神經元的化學反應。
當時的宿舍環境,肯定是不允許飼養寵物的,可我就是那麼宕機了,沒有考慮很多,隻是被那一聲喵喵給魔怔了。後來真正有了自己的家,也正式成為貓奴後,才發現當時是多麼的衝動,貓砂、貓糧、驅蟲、疫苗、罐頭、爬架、種草什麼的,其實特彆麻煩。
所以抱回宿舍後,可能是因為剛剛和兄弟姐妹分開,它一直在叫一直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