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兵動作飛快,兩個首級很快被砍下來簡單處理,幾個旗丁的甲胄也都被剝了下來,裡麵的甲片和棉衣都可以回收利用,腰刀、清弓、護喉、護腋、護心鏡更是可以直接給明軍用。
頭盔就不行了,因為明軍大多梳了發髻,所以盔頂預留了空間,一般明軍盔要比建奴鐵盔大。若是明軍戴上建奴盔,頭頂的發髻會讓一截脖子露出來,在戰場上很吃虧。
“又多了兩匹馬,老奴養的馬可比遼西軍的驢馬強多了。”
在明末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就是蒙古馬都僅僅比驢強壯一丟丟,隻有建奴的馬有個馬樣子。
剛好是六匹,李昊決定給自己和家丁都換馬,這樣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追上韃子。
因為馬力不足,今天下午到傍晚的戰鬥是很被動的。
“李爺有賣馬的念想嗎,我家千總正在大力收馬。”有個營兵一邊剝旗丁的貼身襪褲,一邊詢問。
“我不想賣馬,我的家丁都不夠用。你們這十二人是一隊嗎?再往上的編製是什麼?有沒有總旗、百戶的叫法?”
明軍基層編製沒有常例,軍隊主官想咋樣就咋樣,負責調兵的文官隻要知道一個軍官手底下有多少名額的戰兵就夠了。
十二個營兵一起行動的情況有點少見,按李昊的記憶,似乎隻有戚繼光在組織打倭寇的戚家軍、薊鎮車營的時候出現過十二人的編製。
“我等是一隊的,祖旗總管轄著我們三隊,再往上則是百總、把總、千總,這是戚爺爺的編法,孫大帥拿來延用了。”有位營兵回答。
居然還真是戚繼光的車營編法,十二人為一隊,三隊為一旗,三旗為一司、三司為一局,三局為一營。
“祖旗總?”李昊敏銳地捕捉到了關鍵信息,“是祖家將門?你們營的主官是祖大壽?”
寧遠衛城,是祖家將的老巢,自祖承訓用七個人頭升到了副總兵之後,祖家就開始崛起,天啟元年祖大壽就是獨掌一營的遊擊中軍了,天啟二年廣寧衛被後金攻破之後,四十三歲的祖大壽逃到了自家產業所在的覺華島,也就是寧遠衛城東邊的一個大海島上。
在孫承宗經營遼西的時候,祖大壽負責修築寧遠衛城,其後基本參加了大明和後金的各大戰役,直到崇禎十五年二次降清。
在明末清初的正史之中,若不是祖大壽兩次降清,給黃太吉輸送了大批軍政人才,後金入關不可能那麼順利。
他本人雖然力主抗清,但其行為卻實打實促成了後金入關,實在是夠抽象。
當然,明末清初抽象的人多的是,祖大壽最出名的外甥,吳三桂,比祖大壽還要抽象點。
言歸正傳。
寧遠衛城原本有兩個營,祖家將掌控一個營,另一營主官名為朱梅,右屯、錦州的前鋒三營一些撤到了關門,還有一些則撤到了寧遠、前屯等地,說不好現在寧遠城裡有幾個標營。
“回李爺,我家將軍正是祖爺。”營兵見李管隊居然知道自己最頂級的上司,便用略帶誇耀的語氣回答。
“有空我倒要和祖家將多親近親近。”李昊隨口敷衍一句。
吳三桂打小就和舅舅祖大壽親近,這時候這舅甥倆一定在寧遠城,李昊想著找時機和這倆拉近關係,然後抽空宰了,免得祖家將謔謔其他人。
當然,李昊要宰的人多的是,他目前最大的敵人不是後金的老奴和老奴兒子黃太吉、代善、多鐸、多爾袞等人,因為這群人的腦袋彆人砍不了。
李昊如今最大的敵人是【槐樹降生】朱由檢,這個城中癡兒殺了許多李昊想殺的人,這才是李百戶最大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