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武器不趁手(1 / 2)

袁崇煥這個人,如果在洪武、永樂兩朝,可以成長為頂級名臣,後續文臣想走以文治武這條路,都會參考袁嘟嘟的經曆。

可這是在明末,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已經行不通了,根據前人思想總結出“三方布置”、想著以大明龐大體量拖死後金的熊廷弼下場是什麼?

下獄被斬,傳首九邊!

“袁兵憲也算是個能乾的官。”李昊更加堅定了自己趕在崇禎之前殺死袁崇煥的想法。

……

寧遠衛城西北角炮台處。

山東布政使司布政參議、寧前兵備道袁崇煥,都督僉事滿桂、副總兵左甫、朱梅、參將祖大壽、中軍守備何可綱,以及王喇嘛、李喇嘛等寧遠城裡有頭有臉的將領、參謀人員聚在一起,商討如何分配城內的十一門西洋大炮。

寧遠城並不是沿著南北東西方向修築,而是南城牆沿著南邊的歪歪扭扭、呈現西北-東南流向的寧遠河先修築,其餘三邊按正方形延伸出去。

這就讓寧遠城西北角其實是稍微偏東了一點,再加上衛城東北方向有一片小山,人流往來多經過小山群以西的平坦地帶,導致西北炮台實際上正對驛道。

管理西洋大炮的王喇嘛提議在西北角放置四台,東南角和東北角放置兩台,西南角放置三台。

但祖大壽、朱梅等本地將領不同意。

以祖大壽為主要意見來源的本地將領認為,老奴的營寨多半會紮到寧遠城東北方向的小山群附近,那北麵是建奴最可能的主攻方向,所以希望在東北角安置三台西洋大炮。

王喇嘛則堅持自己的主張,兵備道袁崇煥很倚重這兩位喇嘛,因此眾將陷入爭吵。

“報袁兵憲並各位將軍,有沙河北堡管隊官李昊,率自己所屬家丁於昨日在塔山堡附近截殺建奴哨騎一隊,斬獲四顆奴首。”

有一位道廳衙門的衙役領著幾個家丁前來,在眾人跟前說出了這樣一番話,暫時終結了眾將的爭吵。

“可為真?”緋紅圓領補服上套了件山文身甲的袁崇煥當即大喜,出言確認。

大敵未至,先有斬獲,這對士氣的影響是巨大的。

“不敢瞞兵憲,這是張把總派來的弟兄所言,張把總正陪著李管隊進城。”

衙役雖然很想搶了報功之功,但話沒說滿,讓張把總的家丁自己來解釋信源。

“那便是我家把總,李管隊就在旁邊,兵憲移步便可看見。”

正好有位張把總家丁瞥見城外騎馬而來的自己上司,於是指給兵憲道台和各位將軍看。

於是騎著馬的李昊出現在眾人眼中。

與普通明軍家丁、將領相比,這位李管隊體型稍微壯了點,胯下之馬也肥膘無比,在他身邊強壯的把總都被襯托的如同騎驢弱卒。

身後五個如狼似虎的家丁也遠比普通營兵凶悍的多。

袁兵憲一眼就看出了問題,“這李管隊騎的馬,應該是繳獲自建奴的,蒙古好馬都沒這麼膘壯。”

四顆韃子首級就掛在馬脖子上,靠著鼠尾辮與馬韁繩連接,建奴頭皮那種半青不白的特征遠遠可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