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蹭名(2 / 2)

臨夏 吃紅薯不 7907 字 7個月前

方臨這話,說得蒲知府眉眼舒展,趁著對方此時心情好,提出另一事:“另外,小子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我打算開一家書肆,售賣通俗,想請大人在其中參一股。”

“你啊,性子就是謹慎。”蒲知府指了下方臨,瞬間看出了他的打算,知道這是想要借自己背景庇護,更知道隻憑這一本《三國演義》,方臨的書肆就不會虧,還會大賺特賺,這無異於送錢。所以,這事很難說是求他辦事欠人情,還是上趕著給他送好處。

不過,若是彆人,即使上杆著送好處,他都不會要,也就是方臨,才沒有一口回絕。

‘我倒是不大看重賣書的利益,但是看在這小子麵子上,的確需要給《三國演義》保駕護航。’

蒲知府想了一下,道:“你寫出了《三國演義》,若是交由彆家書肆售賣,也的確可惜。這樣吧,我就象征占個一成乾股,讓我父親代持,他經常去一順茶館看戲,你多半還見過。”

“多謝大人。”此刻,方臨更清晰感知到了自己在蒲知府心中分量,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介紹家人,那絕對代表著關係突破了某種層次。

實際上,他所想不錯,因為卓三爺之事首次會麵、前些日子辯論大會,還有之前的調查,以及方才送上的青史留名的機會,讓蒲知府真是將方臨看成自家後輩了。

“嗯,讓我想想,三日後七夕,城中有七夕燈會,月湖樓船上也有權貴豪商舉辦的宴席,他們邀請過,我本不欲參加,現在看來,卻是須得改變注意了。稍後我給伱一份請帖,你可帶家人去看看,那日,我也會設法在宴席上讓你揚名,以便將來《三國演義》推出。”這是對方臨請他作序的投桃報李。

當然,也可以說,因為給《三國演義》作序,蒲知府有了主人翁意識,對《三國演義》愈發上心。

畢竟,這關乎到能否青史留名,怎會懈怠?在不徇私枉法、不違背為人處世的大前提下,那真是願意為之傾儘心力,還生怕做得不夠多呐!

……

軒墨齋,城中《水滸傳》風潮漸退,軒墨齋生意卻是沒有恢複,依舊冷清蕭條,大不如前。

這兩日,方臨、黃荻、柴一葦三個人,論忙碌程度,甚至比成世亮還在時,四個人的時候還要清閒。

“怎會如此?《水滸傳》風潮過了,以前那些老顧客怎麼也少有回來?”劉掌櫃歎息著,問方臨:“方臨,此事你怎麼看?”

“可能是因為《水滸傳》盛行這段日子,那些老顧客去過彆家,漸漸習慣了。”方臨想了一下,如是道。

曾經書肆之間爭搶客戶,是慢節奏的,劉掌櫃可能已習慣了,但通俗風潮到來,就不同了,大發展中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天一個樣。

——就如前世,網店擠壓實體,移動支付打擊小偷,時代浪潮到來,一下子進入快節奏,淘汰你都不會打一個招呼。

劉掌櫃聽明白了,心中卻有著巨大的迷茫,感歎道:“老了,老了,不行嘍!跟不上時代嘍,變化可真快啊!”

“明天七夕,給你們放一天假,今天就到這裡,關門了,你們都回去吧!”他說著,落寞轉身。

……

方臨踏著夕陽,回到西巷胡同。

辛家門口,沙小雲在衣服上縫了個大口袋,做事時,就把辛芽兒裝在裡麵,此時一邊喂雞,一邊和方臨打了個招呼。

往這邊走,來到家門口,橘子樹青翠,因為它還在生長,今年倒也沒開花結果。小貓乖乖趴在樹下,舔舐著爪爪,見方臨過來,‘喵’地叫了聲迎上來,得到獎勵的一片烤鴨肉。

“臨弟回來啦,你看這是什麼?”田萱端來一個盤子,裡麵盛放著果子:“七夕了嘛,我做了些巧果,今年材料多,我用了麵粉、雞蛋、糖霜、豬油……臨弟你看好吃不好吃?”

她蔥白的手指捏起一個兔子圖案的,遞來方臨嘴邊。

方臨瞧去,盤子中的巧果有魚兒、兔子、公雞……等等樣子,栩栩如生,隻能說田萱心靈手巧,他看著送來嘴邊的巧果,‘啊’地一下張開嘴吃了,將買回來的烤鴨遞給田萱,說起明晚七夕,一家人去樓船上吃宴的事情。

“那可都是貴人,咱們鄉下來的,不會丟人吧?”方母從廚房探出頭說道,有點不敢去的樣子。

“是啊,萬一惹出事端,或者得罪人……”田萱下意識想到戲劇中一些情節,強搶民女,生怕給方臨帶來麻煩。

倒不是說她不聰明,反而正是太聰明,同時跟著方臨學,學足了謹慎,才不想冒一點點風險。

“不至於。”

方臨看出她們心思,笑了笑道:“娘、萱姐,安心,咱們就是去見見世麵,不用管彆人看法,這是知府大人給的請帖,也不會得罪人的。”

的確如此,地位越高,越是輕易不會結仇,尤其是不會因為重大利益外的小事結仇,不然,坐不到那個高度。也更彆把權貴子弟當作話本中的蠢貨,部分私底下可能的確放縱,但審時度勢能力絕對不會差,什麼人能惹、什麼人不能惹,因為什麼可以惹、因為什麼完全不值得惹,惹了有沒有對應回報……這些東西都形成本能。

能拿到登上樓船請帖,絕對非富即貴,比當初楊舉人的宴席層次更高,不會有濫竽充數的,穿得稍差,人家也會心中掂量,不敢歧視;宴席上失儀,同樣當麵也不會說什麼,指指點點;更不可能有紈絝子弟閒得無聊,過來找事,踩一腳,這般高層次宴會上作威作福發瘋,那得是多想不開啊!

更何況退一萬步來說,蒲知府給的請帖,真有事情,隻要方臨自家不理虧,那找事的就是在打蒲知府的臉。

方臨將這個道理說明白,又說樓船上,有元宵看過的鱉山燈,這次,能極近距離觀看。

“那行。”方母、田萱答應了,眼中都有著期待。

方臨見她們眉眼彎彎,高興的樣子,心田中也如有斑駁陽光蕩漾,從前的苦日子不說,今後,他隻想帶著家人多看一看世間繁華。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極其有限的、多艱多苦的生命中,自該趁著時光尚好,更多追求那一閃即逝的幸福,苦中作樂,方才不枉人世間走這一遭。

方父還沒回來,方臨和方母、田萱說著話,夕陽晚照進屋子,廚房裡香氣飄出,炊煙投落在光影的牆壁上,映照出如流沙一般的影子,那看不見、摸不著的幸福在此刻,就如糖脂一般化開。

……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