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日,方臨做著最後的籌備。
《三國演義》第一部印刷問題,方臨和徐闊老一道,找了趟那位印刷坊的馮慶基馮東主。
“徐老哥的麵子怎能不給?方老弟你在這我印刷,一律九折。”馮慶基笑著道。
“再低些,八折吧!”徐闊老砍價道。
“這可不行。”馮慶基叫苦:“不瞞二位,若是八折,活字排版、機器、油墨、工人……這種種算下來,就接近成本,沒什麼賺頭了。”
“我也知道,這印刷坊印書,是印得越多,成本越低,可以薄利多銷嘛,畢竟我這是千兩銀子的單子。”方臨忽然說道。
“方老弟,你剛說多少?”馮慶基一下子坐起來,盯著方臨問道,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
“馮東主不必懷疑,我說的,就是千兩銀子的大單!”方臨肯定道。
是的,他準備拿出千兩銀子囤貨!
“我明白了。”方臨微微點頭,明白徐闊老未完的話,無非是馮慶基此人利益至上,見錢眼開,相對道德底線有點低,或者說,是一個極為合格的資本家,若是給錢,能賣出吊死自己的繩索。
告辭出來。
“馮慶基那人啊,是個精明的生意人。”徐闊老咂摸了下嘴道:“這麼說吧,你若是能讓他賺錢,讓他叫你爹都行,若是不賺錢,或者有更大利益,那就……”
“方哥,這不合適,太多了。”
隨後,哪怕方臨、徐闊老說要派人盯著,馮慶基也想都沒想,就是一口答應,一副‘隻要能帶來利益,你們說了算’的態度。
她不是摳搜的人,在過來後,店中夥食質量大大提升,從前劉掌櫃大兒媳婦劉丁氏的粗鹽粒拌飯一去不複返,相比劉老太手藝也不差,分量還更足。
這日,趁著劉洪文第一日來,方臨將工錢的事說清楚、定下來:“荻子、一葦,你們還是每月三兩八錢銀子,沒意見吧?”
“這次印刷,有咱們的人盯著,不會出事。不過以後,方老弟你和此人單獨合作時,要多留個心眼。”徐闊老眯著眼道。
這是成世亮走後,店中隻有他們三個人,最忙碌時的工錢。
……
田萱過來熟悉軒墨齋,同時做飯。
馮慶基印刷坊馬力全開,印刷《三國演義》第一部,徐闊老派出的專人盯著,十二時辰輪換看守,確保第一批書稿不會泄露。
“千兩大單啊,那八折可以。”馮慶基心中盤算了一下,這麼大單子的話,成本還能降下來些,的確能賺不少,尤其是當方臨說後續還要加印,更是喜笑顏開,對方臨這個大客戶熱情備至。
黃荻、柴一葦不必說,沒兩天劉洪文也來了,在店中幫忙。
‘這次全麵盯著,不會有什麼幺蛾子,等後續進書,或者將來《三國演義》第二部印刷,就要斟酌一二了。’他心中暗道。
——這千兩銀子,他自己的300兩,蒲知府入股的50兩,董祖誥入股的100兩,徐闊老入股的300兩,無息借貸的300兩,留一些改動裝修軒墨齋的錢,剩下全部拿出來囤貨。
要說這事,因為方臨自身,還有《三國演義》帶來的附加價值,徐闊老溢價三百兩占了一成五乾股,劉掌櫃溢價以價值三百兩的鋪子占一成乾股,還是五百兩的盤子,方臨自身的300兩都沒用,一文錢沒花出去,就得了四成五的乾股,甚至沒開業,就從中白賺了250兩銀子。
當然,公是公,私是私,合夥書肆賬上隻有200兩銀子,剩下的850兩銀子,其中300兩是徐闊老借貸,還有550銀子是方臨借貸。
“徐大哥,這話怎麼說?”
黃荻、柴一葦都是開玩笑,說現在天天跟過年似的,要不了多久人都會長胖了。
這邊,方臨請人過來,參考前世的店麵設計審美思路,對軒墨齋進行微調,不過軒墨齋本來就是書肆,改動相對較少,也不太費事。
“是啊!”
“彆拒絕,真要論忙碌,等將來重新開業,可不比以前最忙時輕鬆,這兩天我還要找個人過來,請你們帶帶,以便將來分擔些。”
方臨說著,看向劉洪文:“劉哥就做我從前的活計,收賬,再就是看哪裡忙,支應一下,說來這活兒倒是委屈劉哥了,先拿四兩銀子可好?”
“行。”劉洪文低頭,有些愧疚地避開方臨目光,暗道:‘爹說得沒錯,不管我以前對方臨態度怎樣,現在我家落魄了,到人家手底下做活,人家也沒虧待我……果然,爹看人的眼光,不是我能比的。’
他又想到洪應亨之事,心中連連歎息。
“劉哥,劉掌櫃將店麵換作一成乾股,契書中卻也寫了,可隨時退出,拿回三百兩銀子……”方臨將此事說開,表明自己不是趁火打劫。
“這事我知道,聽爹說過了,我聽爹的。伱放心,以後店中生意再好,也不會眼紅什麼的。”經曆過洪應亨一事,劉洪文的確是折了心氣,在劉掌櫃回去說了這事後,就相信了劉掌櫃眼光,況且還有退出機製,就更不需要擔心什麼了。
‘看來,不僅是劉洪文,經過洪應亨一事,劉掌櫃也吸取了教訓,提前將這個隱患幫我排除了。’
方臨感覺,相比以前傲氣的劉洪文,如今的劉洪文相處起來更舒服:“劉哥說的哪裡話,我自是信得過。洪應亨那事也過去了,還是要向前看,畢竟人哪有不踩坑的,吃一塹,長一智麼?若是實在放不下,等過些天忙碌起來,也就沒空想那些有的沒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