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傳回(1 / 2)

臨夏 吃紅薯不 12131 字 6個月前

小和村。

喬村正等人趕著牛車回來,村口早就著的小娃娃們,一聽說有信,尤其是有老方家的信,頓時蹦著跳著在村裡喊著,各家聽到,得閒的人紛紛朝著喬村正家趕去。

很快,喬家院內,黑壓壓一片人頭,人聲鼎沸,熱鬨無比。

值得一提的是,宋家、白家離得遠遠的,一開始因為宋凱、白寶嘛,後來矛盾升級,宋廣成、白老太之事……兩家人從府城回來就鬨著,到現在都沒消停。

另外,隔壁村老陳家的人,自打陳貴雲、陳馮氏夫婦、陳寡婦上次從府城回來,那也真是嚇住了,再也沒人敢去。

說回現場,還是那句話,小和村沒什麼消遣,每次來信,都是很熱鬨的時候了,尤其是方臨一封封信,更拉升了這種期待。

如今,隻要信來,村人隻要得空,都會過來來聽,甚至鄰村的人碰到都會過來。

“府城就是好,上上次方家的信中,過年時的板凳龍,長有幾裡,這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見到。”

“府城的板凳龍算什麼?也就是比咱們的長些。我聽那元宵燈會的鱉山燈,才是稀罕呐,可惜方老三家也隻是在遠處看,沒說得太細。”

“了不得,方老三家臨子如今都當上掌櫃了。”

“季平,你們是親兄弟,叔有家也不會虧待你們,將來安安年齡夠了,說不得也能去府城。”

接下來,方臨說了開書肆,生意火爆……又說及準備開分店,請人過來:“小叔家安安還小,就先不說,大伯、二伯家,可各出一人過來幫忙,爺爺奶奶也一同過來看看,已經聯絡好商隊,到海寧縣城就能接應,路上開銷不用擔心,已經付過了……”

方臨信中的見聞、府城繁華,讓村人覺得有趣,乃是極難得的消遣,而一些信息,比如上次囤糧,讓村人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們對來聽信就更熱衷了。

“伯顯、仲貴,你們家娃娃進城,以後可就是城裡人了,比咱們在地裡刨食好過多了。”

村人聽了,覺得這才正常嘛,要是府城真有那麼好,一個個輕鬆都輕輕鬆鬆發達了,那才叫不對哩!

再然後,付家付宏的信,更印證了他們的想法,付宏因為混幫派,被抓進大牢了。

……

也有大人竊竊私語:“上次不是說,在府城,也隻有貴人才能近前看鱉山燈,方家臨子能拿到知府大人的請帖,這可了不得呐!”

老方家,方爺、方奶、大房、二房、四房聽到這兩個消息,也都是七葷八素,心情不一。

信中提及,鄭於在飯館當學徒,大師傅對手藝藏得緊,可勁兒使喚,隻能自己琢磨,不過也琢磨出來些門道,讓家裡不用擔心。

二房,二娘方王氏抓著丈夫的手,激動得身子都在微微顫抖:“噫!哈!呀!我沒聽錯吧?臨子說讓咱家也出一人去府城?我兒子將來也是城裡人啦?”

這番喜不自禁,都頗有範進中舉的二三分形貌了。

這信中內容,不出意外引發了軒然大波。

……

喬村正才讓眾人安靜,接著拿出下一份信,是耿家耿石的信。

“可不是?不過先彆說了,繼續聽吧!”

這次信中,方臨先是簡略說了辯論大會,又說起七夕之時,一家人登上達官貴人的樓船,在近處觀看鱉山燈,這裡描述極為詳細:“在近處看,鱉山燈分作一塊塊,最上頭是神明,風神、火神……下麵些,鬆柏間有山妖精怪,鳥獸;水泊中,有魚龍鱉蟹……當開始奏樂時,風神、火神一下子活了過來,下麵的鳥獸也開始奔跑,魚龍出水……”

村人可不知道老方家的複雜,蜂擁簇擁湊過來,說著各種好話。

在他們印象中,進城,能做一個賬房、夥計,已經是不得了了,何況開店當掌櫃?去歲方臨一家到了府城後,每封信回來,真是一封一個樣,也可以說,他們是全程見證方臨一家變化的,越是如此越是感覺震撼莫名。

信中提及,蘇小青生了個女兒,起名耿雪兒……耿石去了方臨店裡,相比從前在糧鋪,輕鬆一些,工錢也多些……如今,不比去年緊巴巴,手頭寬裕,給爹娘、兄弟一人帶了一身衣服。

“恭喜恭喜啊,祖望,你們老兩口有福氣,兒孫有出息,又這麼孝順!”

村人沒想那麼多,聽到方臨開店,生意火爆;還要開分店,將老方家大房、二房的兩人帶去城裡……這連續兩個消息,震得不輕。

這當然也值得村人羨慕,不過今日,有方臨一家的信珠玉在前,這信造成的轟動,就相對小多了。

“沒聽信中說麼?生意還好得很,都要開分店了,還要請方老大、方老二家一人過去呐!”

老方家的大喜事,更有村人陪襯,說著好話,這種類似‘錦衣當街’的場景,讓那份喜悅膨脹更是翻倍。

當初,宋凱、白寶、鄭於三人組,如今就剩下他一個了,也是遠離宋凱、白寶,才得保全。

聽到這裡,有小娃娃叫嚷出聲:“鱉山燈!是上次說過的鱉山燈!這次方家哥哥臨說得好細呀!”

再後來,方臨一家來到府城,做大蛋糕,有了增量資源,小和村裡的老方家沾到一點點光,也比往日和睦不知多少。

另一方麵,從功利角度來講,方臨要開分店,每家店有一個本家的人盯著,也能起到一個震懾、製衡的作用,同樣,也是給村人做榜樣,獲取聲望,畢竟將來真要出海,村人這般鄉黨乃是最核心的班底。

好一陣後。

四房,方季平夫妻倆笑得稍有些勉強,隻有大房、二房有好處,沒自家的,雖然方臨說了,是方歲安年齡還小,但他們還是難免多想,想著三房是不是還念著當初去府城的事情,心中不是滋味。

一方麵,老方家四房之間,還是有感情的。從前,哪怕各有算計,也是在有限的存量資源下,不得不為,勾心鬥角,也沒有往死裡坑的心思——就說看似最惡劣的,小叔方季平將去府城推到方臨家之事,也不過是考慮到方歲安太小,本質上也並沒有說什麼置三房於死地的心思,臨行前,也給了人參。

……

村人催促下,喬村正先拿出老方家的信,拆開來讀。

“以前啊,付宏在村裡就小偷小摸……去了府城,進入當鋪當夥計,手腳不乾淨,被辭退了……後來聽說去了廠坊,這也耐不住性子,淨是走些歪門邪道。”

然後是鄭於的信。

……

“這去了城裡,有了活計,從此就是城裡人了啊!”

“上次信中說府城囤糧,也都出了小偷,去偷歐夫子家,我家因此買了些糧食……今年賦稅這麼重,也多虧早前買了些,不然如今交了稅,糧價這麼高,一年裡大半年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方爺、方奶就是純粹的高興,紅光滿麵,笑得合不攏嘴:老三家本事,一重高興;老三家有本事,還念著兄弟,兒子們和睦,二重高興;老三家有本事之後,還那麼有孝心,請他們去府城,三重高興!

大房,大伯方伯顯感歎方父、方臨實誠,大娘方柳氏看了一眼倆兒子,想到上次二兒子從府城回來,就喊著老大,倆人得空就去找喬村正學字,聯係今天這消息,心裡有些明白了。

方父、方母之於方臨是爹娘,方爺、方奶之於方父,何嘗不是爹娘?從前資源有限,方臨也隻能顧好自己小家,自己、爹、娘、田萱,這個小小家庭,如今形勢變化,能力所及,他也願意如同心圓一點點向外擴大,稍稍惠及一些老方家。

“抓了坐牢,也比宋凱強些,至少不是砍頭。”

“你說這人啊,好的好,壞的壞。臨子、耿石、鄭於都行,宋凱、白寶、付宏這些,就是不行。”

……

付老爹、付老娘都被說得顏麵無光,拿了信提前走了。

一封封讀完,或報喜、或報憂,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村人說著議論著,慢慢散去。

……

老方家,大房。

回來後,方傳輝給爹娘說了,上次去府城臨走前方臨對他說的話。

“我怎麼說,自打上次回來後,你就拉著你哥,得空就眼巴巴去跟喬村正學字呐!”方柳氏點頭。

方伯顯聽了這些,也是感歎:“叔有、臨子,三房父子倆都是重情義的啊!這考慮也周到,咱家兩個男娃留一個,傳宗隨我,人有些木,傳輝機靈些,學字、學算術也多些,讓輝去吧!”

“行。”方傳宗答應道,他和方伯顯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人老實厚道,也都是親兄弟,不在乎誰吃虧占便宜的。

方玉玉聽著,有些想張口,再去一次府城。

方柳氏一看,就知道這丫頭的心思:“你上次去過府城,世麵見了,心也該收回來了。”

“哦!”方玉玉聽著,乖乖點頭。

“娘,玉玉回來,活沒少做,心定著呐!玉玉,等二哥去了府城掙了錢,安頓下來,就接伱過去,爹、娘、大哥也是。”方傳輝說著。

“二哥真好。”方玉玉高興道,她是真信的。

方伯顯、方柳氏、方傳宗看到這一幕,卻是都笑了,隻當作安慰,並沒放在心上,畢竟府城哪是那麼容易的呀!

……

二房。

二娘方王氏回來,猶自還在高興:“當初那把乾豆角沒白送啊,臨子真是個念情的……那算命先生說的,咱家赫赫以後能當大官,就是不成,也能進城裡做個賬房,原來是應到這裡了,準的!準的!咱家赫赫,以後也是城裡人了。”

“行了。”

二伯方仲貴給她潑了盆冷水:“可彆想著順杆子往上爬,占老三家便宜,有這個活計就該知足。還記得我說的麼?對老三家臨子,你得真心換真心。這樣,你留著看家,我去送赫子去府城。”

“行。”方王氏連忙答應,她在外潑辣,那是扮演紅臉,在家可是都聽丈夫的,因為知道方仲貴比她聰明。

方赫在旁邊聽著。

這一年間,他去縣裡上了幾個月學堂,也漸漸懂事了,知道以前那個還和他打鬨的堂兄變得很厲害,如今即將去往堂兄信中描述繁華的府城,心中又高興、又忐忑。

“爹、娘,我和姐姐也想去府城看看!”方小小主動替自己、姐姐爭取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