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是就停在了經驗這一步,離科學就差臨門一腳了是嗎?
之前主播講天文的時候也有說過科學家,能觀測宇宙、算出行星運行軌跡和質量的是科學家,能改進作物提高產量的是農業科學家,能改進紡織技術的也是科學……這科學,似乎全然都與人息息相關。
[“瓦特沒有走人類幾千年走過的彎路,為了對舊式蒸汽機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瓦特曾鑽研過力學、數學、化學,做過係統的實驗,並仔細計算過氣缸的熱效能……
近代科學的巨人艾薩克牛頓……”]
墨家人聽著這位之前主播也講過的牛頓的事跡,一個個若有所思。
年輕的師弟喃喃道“對啊,為什麼蘋果會往地下掉呢,這些問題為什麼沒人思考過呢……”
王守仁長一口氣眼神複雜“對著竹子格物,我什麼什麼都沒格出來,這位牛頓對著蘋果格物,卻格出了如此非同一般的知識……”
這位牛頓悟出的四條定律揭露了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生活本質,是從未有過的天才。
他清楚自己為什麼格物格不出來牛頓的這些東西,因為他從未想過這些是可以質疑並探索的,他看竹子看三個月也不會去想竹子為什麼往上節節攀升,而不是長在天上向下生根。
不隻是他,整個大明沒有人重視這些。農人忙著種地,商人忙著做生意,讀書人讀經史子集忙著考功名,官員們平衡朝廷和自身的利益。
誰會來思考為什麼蘋果會掉在地上呢?
和他想到一起去的人不少,其他人仿佛都明白了為何武侯後人的主播書櫃裡,一本“聖賢書”都沒有了。就像現在的他們會認為這些東西無用一樣,儒學,怕是在後世也是無用之學。
[“1727年,牛頓去世,英國以隆重的國葬儀式將他安葬在威斯敏特大教堂。這裡一向是王公貴族的墓地。牛頓成為第一個安息在此的科學家。
出殯的那天,成千上萬的普通市民湧向街頭為他送行,抬棺槨的是兩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
在教堂合唱的哀歌中,王公貴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學士們一起向這位科學巨人告彆。
目睹了這場葬禮的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為之深深感動,他感慨道‘走進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們所瞻仰的,不是君王們的陵寢,而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最偉大人物建立的紀念碑。這邊是英國人民對於才能的尊敬。整個社會在向一個科學家表達著由衷的敬意。
這是一個國家對於科學家的態度,也是一個國家對於科學的態度’。”
古老的地磚上還刻著幾個大字這裡安睡著艾薩克·牛頓爵士。]
中原大地所有時空的人都沉默了。
普通人欽佩與這位牛頓的聰明,震驚於他能靠著頭腦封爵,死後也備受敬仰無限哀榮。
而統治者們,則是從裡看到了東方和西方的不同。
遇上這樣的天才,他們能做到和英國一樣重視他嗎?
沈括搖頭。他是自己興趣使然去自己鑽研學習,但是大宋上下卻沒有一個地方和那‘大學’一樣會教導討論這些。
就算是中原有了牛頓一樣的天才,也悟出了不得了的定律,他也不一定能得到當地官員的賞識。就算僥幸得以帶著學說麵聖,誰又能對這些新鮮學說提起重視呢?
這些學說也能夠記載成書,刊印下來流傳後世嗎?
天才能在朝廷得到重視,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生前封爵,死後國葬哀榮嗎?
他們知道,能有眼光的看見,並且給出賞賜就已經是難得的聖明君主了,至於封爵國葬?
絕無可能。
墨家人看著這位牛頓的故事,大秦一統後就不再受重視的他們忽然有了前進的目標。
長者指著天幕說道“我墨家,如果無法讓‘兼愛非攻’為君王接受,也應當學習這位先生,去破解世界的真理。”
年輕人們紛紛點頭,他們也為那些不一樣的學說而癡迷,也為牛頓先生能獲得的成就而羨慕。
沉迷跟著主播抄題做題的墨衛尚抬頭“師叔,等主播寫完,我們就出發吧。”
天下將變,那位陛下,恐怕現在也著急想見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