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他是皇族出身,有功勞,自然不服李林甫。
於是李林甫就想著收拾他。
右相收拾人,從來不惡語相加,而是禮貌示人。
例如這一次,李林甫隻讓人對付韋堅、皇甫惟明,又對戶部尚書裴寬做了調查,禦史台最近還彈劾了京兆府府尹韓朝宗。
與此同時,像長安令柳升這種中層官員,也在名單中。
但名單裡絕對沒有李適之。
原因很簡單,李適之是左相。
李林甫雖然大權在握,但絕不會公開動和他幾乎平級宰相的。
因為公開動另一個宰相,就把“獨攬大權”四個字寫在臉上了,你猜李隆基會怎麼想?
而且右相和左相的角色有所不同。
右相是中書令,起草政令,左相是門下侍郎,審批駁斥政令。
為了更好的施行政令,大唐中期,門下省的權力確實被壓縮,可李林甫膽子再大,也不會公開搞門下侍郎。
李適之是自己請辭的,因為他已經成了光杆司令。
準確來說,太子李亨在朝中的勢力,幾乎被連根拔起,李適之再待在左相的位置上,也是多餘。
李適之這種人也隻適合政治開明時期。
例如他在太宗朝肯定有所作為。
說起來,李適之還是李世民的曾孫,他的祖父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嫡長子。
李倓不動聲色地說道:“左相因何而請辭呢?”
“也是受韋堅案的牽連。”
“左相與韋堅有關?”
“以前關係不錯。”李俶臉上的愁容更濃,“左相一走,就再也沒有人能對抗李林甫了,以後李林甫會更加肆無忌憚。”
“兄長,不要再憂慮這些事了,你要多向我學習,享受生活,我最近派人去西市物色幾個漂亮的胡姬,你要多少,我派人給你送過去。”
“我不喜歡胡姬。”李俶很認真地說道。
李倓又拍了拍胸脯說道:“那中原女子也可以,你把名字說出來,平康坊哪家小姐是你喜歡又沒錢贖身的,跟我說,我安排人把人送到你床榻邊,保證讓你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