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民怨沸騰。
宋璟這樣的名相,因此被罷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權力在人類社會經濟規律麵前,是蜉蝣撼大樹。
過分迷戀權力對社會運作的影響,經濟會教他做人。
“民間貨幣用銅是多少?”
“民間能用銅造錢已經算是良心,這些人造了銅錢,一般會去兌換更惡劣的錢。”元載感慨道,“所以下官當初才讓大王不要牽涉到鑄錢中來,這裡麵的水太深,連右相都不敢亂來。”
“你有話直說便是。”
李倓知道大唐貨幣很亂,作為21世紀的創業者,中國貨幣史這種乾活史料他還是讀過的。
他讀曆史,很少執著於那些被熱血的英雄故事,而是去看經濟、生產力、貨幣對朝代政治的影響。
“鵝眼、鐵錫、偏爐錢、時錢、棱錢等等,都是民間私鑄的惡錢,其中僅僅偏爐錢在江淮一帶就有數十種,下官剛才說的宣州銅商蕭嶺,就自己鑄造過偏爐錢,這種錢也有銅,但很輕,表麵連字都沒有,這是為了加快造錢,這樣的錢,官方一文錢可以兌換七文。”
“因為數量多,所以大量充斥在民間,有總比沒有好,能計價,誰會在意呢?”
“那現在我們提升銅的采購價,這些私下鑄錢的銅商,卻還願意賣銅給我們,他們為什麼不自己留著鑄?”
“因為他們的錢爐數量有限,他們能找的工匠有限,若是動靜太大,鬨得引起朝廷重視,地方官員也壓不住了,所以就算民間這些人鑄造的錢再如何劣質,成本再如何低,如何快,但他們終究見不得光,所以無法短時間內無休止地造。”
元載接著說道:“既然如此,肯定還是有更多的銅賣給官方。”
李倓瞬間覺得元載這個實在不簡單。
他絕不僅僅隻是權術手段厲害,他對許多事情的看法,是比較深刻的。
“其實大王對鑄錢和理財真有興趣,我為大王引薦一人,此人天生神童,對賦稅、財務、錢貨的認知,遠高於下官。”
“誰呢?”
“劉宴。”
劉宴!
“你認識他?”
“下官認識他。”
劉宴是何人?
家喻戶曉的《三字經》裡有這麼一句話: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
開元時代的名相張說對劉宴是這麼評價的:劉宴是國瑞。
劉宴是肅宗和代宗時代的名臣,是安史之亂後,大唐禁榷體製、轉運體係、財務體係的創建者之一。
他與楊炎兩個人,奠定了中國唐以後各朝的財稅體係。
宋明幾乎沿用了他們的那一套。
如此看來,肅宗和代宗時代,也有名臣?
那不是名臣的問題,那是文臣如星,武將如雲的時代,甚至質量能與貞觀時代相比。
但肅宗和代宗的能力,與李世民相比,就差了十萬八千裡了。
“他現在在何處?”
“他任職溫縣縣令,屬都畿道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