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請過目。”
李隆基接過來快速看完,連忙笑道:“既然他自告奮勇,便命他出兵!”
“但他屬隴右道,若是王大夫不同意,他恐怕不敢輕舉妄動。”
李林甫說的王大夫就是指盛唐第一名將王忠嗣。
王忠嗣除了是四鎮節度使,還兼領禦史大夫頭銜。
就像之前皇甫惟明是隴右節度使,同時也是鴻臚寺卿。
唐人一般不直接稱呼地方武將什麼什麼帥,而是稱呼他們在朝廷的榮譽官職。
一聽到王忠嗣,李隆基的臉色就有些不悅了。
李隆基說道:“朕是皇帝,朕現在下令董延光立刻發兵攻打石堡城,不需要他王宗嗣同意!”
“臣立刻去安排。”
李林甫剛要走,卻又說道:“臣還有一事。”
“何事?”
“安祿山去年軍功卓著,臣以為可賜其禦史大夫銜,以示聖人對平盧和範陽諸軍的恩寵。”
“這倒不是問題,我也有此意。”
“臣告退。”
“等等。”
“聖人還有何事?”
“洛陽的情況,你多關注關注。”
“是,臣會多關注的。”
李隆基猶豫了一下,又補充道:“建寧還小,有些事不太懂。”
“年輕人想做一些事,是好事。”
李隆基乾笑了兩聲,沒有再說什麼。
出了皇宮之後,李林甫基本上已經勝券在握。
他唆使董延光自告奮勇,就是為了做掉王忠嗣。
王忠嗣一直反對攻打石堡城,李隆基對石堡城卻心心念念。
這個時候,挑出一個有野心的將領出來。
拿下了石堡城,就會顯得王忠嗣無能。
拿不下石堡城,就說是王忠嗣從中作梗。
總是,雙贏!
至於安祿山,那禦史大夫銜,李林甫知道李隆基早就想給了,他隻不過隨口提一句。
等回了相府,他就秘密派人去見還沒有到長安的安祿山,告訴他右相推薦他為禦史大夫。
這是對安祿山的恩,至於威懾,李林甫有一百種方法。
最後是洛陽,王忠嗣案與洛陽方麵也脫不了關係。
李林甫的權術是一環扣一環的,將各個不相關的人連成一片,累積到最後,再做致命一擊。
王忠嗣這種在西邊的大將,與洛陽萌新李倓有什麼關係呢?
在李林甫眼裡,就有關係!
他們都與同一個人相熟:此時正在和胡姬打牌的李亨!
王忠嗣從反對李隆基攻打石堡城開始,就引起了李隆基的不滿,等董延光打石堡城之後,李林甫就可以找人借機傳言王忠嗣之所以不聽調令,是因為他意圖不軌。
王忠嗣深受李隆基信任,但最致命的是,他與太子李亨非常熟,一起長大的。
這恰恰就戳在了李隆基心肺管子上。
等那個時候,洛陽建寧郡王鑄錢的破事應該也兜不住了。
再把洛陽的破事也往太子頭上暴扣一頓。
看你以後還怎麼和胡姬打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