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讚成郎君的說法!”顏真卿用一種堅定的語氣說道,“我們要做一件使天下人受益的事,樹敵在所難免,我們不刻意去樹敵,但也絕不害怕樹敵!”
顏真卿的話頗有感染力,杜甫說道:“揚州書院就是要教他們,大丈夫立於天地間,要知其不可而為之!”
“既然如此,那就降價!”劉晏也被這股熱情感染了,他說道,“降價利國利民,此乃人心所向!”
“還遠不止於此,”李倓的目光突然落到劉誌身上,“揚州書局進展如何?”
“我正準備說這件事。”老實巴交的劉誌站起來,整個人變得激動起來,“我先出去一下,諸公請稍等我片刻。”
杜甫看著元載,元載表示我不知道,隨後看著劉晏,劉晏表示我也不知道,隨即看著顏真卿。
顏真卿說道:“銅製活字印刷。”
劉誌不多時便命人抬進來一樣物品。
這物品頗有幾分笨重,需要十幾個人抬。
隨後又取出了許多獨立的銅製方塊字。
劉誌取來了杜甫的一首叫《望嶽》的詩,這是杜甫二十四歲的時候遊泰山所作。
劉誌開始做排版,他將那些銅製的方塊字排版之後,將麵團糊住間隙,在方塊字上開始塗墨。
隨後將一張澄心堂的紙放在上麵,用尺子在上麵輕柔而快速地順滑了一遍。
最後,劉誌拿起那張紙,上麵出現清晰、整齊的文字,正是杜甫的《望嶽》全文。
這個操作,在21世紀的人看來很正常,甚至很麻煩。
但是在唐人眼裡,就和21世紀的人看到一支火箭在十秒鐘內跨越太平洋出現在加州一樣震驚。
唐朝使用的雕版印刷,極其麻煩。
每一次使用印刷,都需要人在一塊木板上慢慢雕刻,如果其中一個雕刻失誤,就要重新雕刻,而且每一版雕刻完之後使用也有限。
這就導致在唐代,許多書還是以手工抄錄為主。
可是唐代讀書寫字的本就不多,紙張又十分昂貴,知識自然無法推廣。
但眼前這個活字印刷,就徹底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杜甫激動地走過去,拿起那張印刷自己詩文的紙,仔仔細細看完每一個字,說道:“甚好!甚好!現在學院最愁的就是書籍,雖然許多人在抄錄,但史料和經典實在浩瀚如海,若是有了它,我們的學生,是不是就不愁有書讀了!”
“郎君的策略甚妙啊!”劉晏也感慨起來,他臉上露出溫和的笑意,“之前造紙賺錢卻非郎君本意,推行書籍,使人有書讀,才是郎君之意。”
李倓說道:“使人有書讀,也非我本意,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讓全天下的人都能抓住機會,隻要他們願意。”
說著,他也站起身走過來,拿起一個銅塊問劉誌:“鉛還是無法製成嗎?”
“沒辦法,鉛與銅相融並不算好,製作出來的印刷效果不佳。”劉誌說道,“我試過許多次,不如此版。”
李倓其實想製作鉛活字印刷。
鉛活字印刷比銅活字印刷效率更高,但鉛活字印刷還真不是有理論知識就能做的。
鉛活字印刷的金屬是鉛、錫、銻相融製成。
並不是說鉛與銅融合不好,古代的青銅裡本身就含有鉛,隻是比例不同。
但隻是鉛和銅相融做印刷還不夠。
必須要有銻。
原因不難,鉛是熱脹冷縮,冷卻會鉛字會縮小,會影響成效。
但是銻是相反的,銻是熱縮冷脹,這就很好地中和了。
這才是劉誌多次融合製作效果欠佳的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對儘數銻的提煉不是欠佳這麼簡單,而是根本就不知道銻的存在,更彆說比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