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軍權加身,挖名將(2 / 2)

“再挖一挖,先不要下定論。”

轉眼已經到了六月中旬,就在元載在樂平縣挖銅礦的時候,李隆基的最新聖旨到了揚州。

在眾人震驚之下,李倓得到了揚州的軍政大權,大唐聖人允許揚州大都督募集五千兵馬,維持江淮的秩序。

並且,李倓還得到了揚州都團練使的頭銜。

團練使就是負責統帥、訓練地方民兵的,大唐地方上的官員一般不掌握兵權。

例如刺史,一般情況下隻能調動數百地方兵力,必要的時候在民間招募民兵以做防禦。

所謂的團練使,在安史之亂前,也隻是在極少部分有過任命。

此次李倓能得到這樣一個機會,與之前揚州連續多次發生血案有分不開的聯係。

尤其是雲秀坊和澄心堂被燒毀。

加上楊國忠在長安朝堂不斷地勸說,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李倓知道這一次機會來之不易,他立刻命人將前來傳聖旨的內侍好好招待,吃好喝好,臨走前還派人給了幾箱錢。

肯定不是以建寧郡王的名義給錢,而是揚州某個心裡善良的人,看不得朝廷內侍辛苦奔波,於是自願奉上了幾箱路費,聊表敬意。

但問題又來了。

誰來訓練這支兵馬呢?

顏真卿可以。

但是顏真卿畢竟不是專門打仗的,他自己的武力很不錯,對事情的判斷絕對超過大多數人。

即便顏真卿會打仗,也未必會練兵,或者把這支軍隊訓練成精銳之師,是顏真卿做不到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

這個時候,李倓想到了一個人。

誰?

當然是當今大唐第一名將王忠嗣!

可王忠嗣剛被貶不久,去挖他過來,必然是有風險的。

於是李倓又上奏了一份奏疏。

乾什麼呢?

當然是畫餅……哦不,當然是告訴李隆基一個好消息,截止到目前,他建寧郡王所負責的錢監,鑄錢數已經超過了六十萬貫,今年必然超預期完成任務。

明年甚至可以達到兩百萬貫!https:/

李隆基一旦看到兩百萬貫這個數字,會不會瞬間上頭呢?

可是,有一個問題哦!

理論上能達到兩百萬貫,但實際未必能。

當李隆基看到實際未必能這一排字的時候,會不會立刻著急起來呢?

李倓:祖翁千萬彆急,孫兒是故意這樣氣你的,實際上就像借此機會把人事權要過來!

為什麼要人事權?

當然是想排除異己,籠絡人心,為了後麵的造反……哦不,是為了聖人的江山社稷。

李倓立刻開始寫這份奏疏,寫完之後便命人八百裡加急往長安送。

其實揚州案也確實暴露了一些問題,官員殺了,官員的任命卻跟不上,出現了職位空缺。

按照規矩,得長安的吏部來任命新的官員。

這一套流程下來,村頭整天狂奔的小黃狗都變成趴在角落垂垂老矣的老黃狗了!

曆史也證明,隻要給李隆基把餅畫出來,並且完成階段性小目標,李隆基是願意給人事權的。

例如他就給了安祿山充足的人事任免權,那還是邊境武將的人事任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