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揚州書局的書本價格隨著紙張一起下跌,這將會導致更多人能買得起書。
如果平民都開始識字,那我們世家……
張眘深吸了一口氣,隻有他這種大家族的人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對聖人之學的解釋權,將會慢慢被稀釋,從世家大族手中,滑落到民間,不久之後,民間將會崛起一部分讀書人,他們也開始注解聖人之學。
這是輿論權的一種分化。
這件事在江東已經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第二次揚州書院案,其實就是江東大族對建寧郡王這一行為的一種對抗。
那麼問題來了。
江東真正拿得出台麵的大族,隻有蕭家。
但現在書籍和紙張賣往河北、中原,那裡可是世家林立,連地方刺史治理民政,都得顧忌到那些世家的顏麵。
雖說五姓七望在經曆好幾任大唐皇帝的打壓之後,氣焰已不複從前,可畢竟體量在那裡,資源在手裡,輿論權也把握在手中。
張姚說道:“一旦建寧郡王在江東的影響,擴散到北方,他必然成為門閥世家的公敵!”
張眘不由得點了點頭,說道:“此言有理,如此說來,我便更能放心去刺史衙門見一見建寧郡王。”
卻說很快顧陸朱三家家主都被請來了。
之後張眘也到了衙門。
幾人坐在衙門前廳恭候,這時,崔皓等人被請了進來。
見到顧陸朱張四家家主,崔皓依然神色肅然,高傲之態顯露無疑。
崔智說道:“敢問幾位?”
“閣下又是?”顧新州問道。
“吾乃清河郡崔氏崔智,這是當代大儒崔皓。”
他此話一出,四位家主都是一愣。
沒想到眼前來的竟然是清河郡崔氏。
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一,雖說現在沒落了些,可畢竟清河郡是河北第二大郡,崔氏聲望極重。
蕭氏即便有蕭嵩這樣的後台,可江東之地,怎能與河北相比?
更彆說顧陸朱張四家,在崔氏這種頂級門閥麵前,那隻能算二三流的世家。
“不知是崔家的長者來了,失禮,失禮。”
隨即,四人陸陸續續自報了身份。
“聽說顧家的田都交出來分給了平民,連保正也被縣令換了?”崔皓毫不客氣地冷聲質問道。
“這……”顧新州一時間尷尬起來。
其他三位家主也都頗為尷尬,因為都交了田,而且自己的人也先後被撤換掉。
“我們也是按照大都督的吩咐在辦事。”陸之桓苦笑道。
“這種做法,會使得天下大亂,若是中原與河北都這般做,豈不是要亂套了?”崔皓毫不留情地說道,“你們連這般輕重都不知麼?”
“這……”
“眼下知道為何我等從清河郡來蘇州麼?”崔智接過話冷聲問道。
張眘隱約猜到了緣由,但他未想到河北世家行動得如此之快,而且來的還是崔氏的人。
彆看隻來了崔氏的人,這其實代表了北方世家一致的態度。
裡麵有極其重的政治分量。
“幾位心中應該清楚!”崔智又說道。
“清楚何事?”
便在此時,傳來了李倓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