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對東方的初步印象(2 / 2)

“關於出行的事,我們現在確實造了幾艘槳帆船可以進行護航任何,但是你知道的順從者多野蠻呀,沒有他們特許的船會被扣留,海盜海岸和霍爾木茲海峽最危險,我們連波斯灣都沒能完全控製住。”

看來那裡比托馬斯想的還要危險,但是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有了君士坦丁堡的支持他更有些使命感了。

托馬斯想的是能不能在中立友好的商人那裡搞好關係,趁勢了解波斯和阿拉伯兩邊的情況,如果順利的話就乘他們的船去印度看看那邊君主的態度。

“這我們其實在做了,在做了,你又那麼年長了,還是皇親國戚,何必把老骨頭送在那裡呢,要不我來乾,你到時候就照著我的人說的跟執政官康斯坦丁諾斯去說吧。”

托馬斯連連搖頭,這怎麼行他代表君士坦丁堡自然是要獲取第一手的消息,怎麼可以投機取巧呢。

約翰幾次勸說他不聽,也就沒有什麼耐心了,說自己還有事就不陪了。

“行吧,你想去就去,不阻礙你名利雙收了,我會給你一定的支持的,你知道的身為總督我有很多事要做的。”

說是這麼說,估計他托馬斯要想要點什麼東西,他大概率不會給的,還會各種給他穿小鞋。

跟在外官員打交道就是這樣,陽奉陰違,各種爭權奪利。

托馬斯不想再跟他多說什麼,也不想向他要什麼,自己有君士坦丁堡執政官的信件,可以直接去找總督下麵的人。

在巴格達城內,托馬斯去了當地的商會了解情況,好在他經常與順從者打交道,懂一些阿拉伯語,溝通還算流暢。

關於異邦的印度與塞裡斯帝國,他們每個人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印度北部被五六個順從者的國家占據,在南部有一個印度教的大國家,叫毗奢耶那伽羅王國,雖然在之前被北方的順從者軍隊擊敗,其國力依舊很強。

西南部靠海的地方還有幾個小的王國。

塞裡斯比較遠,他們也是道聽途說,塞裡斯實行海禁已經很長時間了,想和他們打交道的話,陸路還行,海上貿易的話就隻能走私了。

走私就要與當地官員和家族搞好關係,這樣天高皇帝遠,他也不知道海上的情況。

這跟托馬斯父親朱泰墱說的塞裡斯帝國情況十分吻合,看來他們真的沒有騙他。

隻能陸路與塞裡斯帝國做貿易,那就太麻煩了,走私的話如果他隻是一個商人還好,一個國家搞走私就得看看君士坦丁堡在不在乎麵子了。

如果愛德華紐蓋特知道了一定會唆使執政官那麼乾吧。

雖然他與這些順從者商人談得挺開心的,但是一談到香料貿易,他們就不說了,一個個守口如瓶,而且他們之間似乎還存在互相監視的關係。

既然如此,托馬斯打算各個擊破,尋找落單的商人然後賄賂他們。

“記住不要動用武力,一定要好言好語,低聲下氣的說,我們畢竟是有求於人嘛。”

關於侍從們說的錢的問題,那太簡單了,總督府裡就有,以君士坦丁堡的名義讓他們出錢就行了。

然而托馬斯的計謀沒能得逞,因為那幫商人除了上廁所的時候,幾乎都在一起,下手的時間太短了。

觀察了他們五六天也沒能找到破綻,眼見他們一部分要拿著貨物去敘利亞,一部分去巴士拉,侍從們都有想綁人的衝動了。

商人走後,托馬斯也沒在巴格達呆多久,就跟在他們後麵去了巴士拉,順便去那裡看造船廠。

到了巴士拉,托馬斯才發現造船廠到現在還隻是一個半成品。

據守著那裡的士兵們說,本來是想著拆了小造船廠,再建一個大的,沒想到發生了戰爭,巴格達的錢全部投在了協助羅馬軍團上麵。

戰爭結束後,又要應對軍區內部叛亂還有阿勒頗行省的叛亂,完全沒有錢和精力繼續建造,所以荒廢了。

到現在錢還沒有到,工匠們都回去工作了。

看樣子,這個半成品估計還要放半年啊。

不過這個半成品並不重要,托馬斯另有打算,他要在這裡繼續埋伏落單的商人,他一定要在這些順從者口中得到一點有用的信息,就算是小道消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