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是那句話,知易行難,對於沒有任何實操經驗的方哲來說,最大的難關,還是如何付諸實踐。
有時候哪怕機會就擺在你眼前,你也有可能因為跨不過心裡那道檻而錯失良機。
然而這個問題,對於方哲來說打小就不成問題,畢竟他的手機還是靠自己打暑假工掙來的!
這孩子,打小就務實!
不是說勞動最光榮嘛,那怎麼都是工作,還分高低貴賤捏?
捋清楚思緒之後,方哲頓時精神抖擻,開始付諸實踐。
雖然昔日工友吹噓之時,並沒有如同圖紙那般詳細的將細節一一呈現,但是並不妨礙方哲抽絲剝繭進行複盤。
首先是找到有刷單需求的上家,想辦法從他們手中拿下訂單。
其次,就是找到能夠解決需求的下家,將需求外包給下家,自己利用信息差,從中賺取差價從而牟利。
毫無疑問,這就是最為簡單粗暴的商業邏輯,放之四海而皆準。
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既不是上家,也不是下家,而是掌握信息差,能夠打通上下遊的人才是關鍵!
顯然,方哲想要做的,恰恰便是扮演這個關鍵角色。
至於憑什麼?
除了方哲確實掌握了這一份關鍵的信息差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他來說,尋找上家這個問題,天然就不存在任何困難!
自打改革開放的春風席卷大地之後,在華南沿海地區,工廠就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進而自然而然催生出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支柱產業!
這些產業的存在便是天然的需求,其他地方暫且不提,光是方哲的老家穀鎮,就足夠讓方哲去解決的了。
而對於從小長大的故土,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對其娓娓道來。
方哲自然也不例外,哪怕後來的方哲遠走他鄉,一年到頭都不見得回一次老家,但是也總能從親朋好友口中得知家鄉發展的大致情況。
作為在未來入選了全國千強鎮的穀鎮,自然是擁有著一定的工業底蘊,其中值得一提的,無疑便是兩大支柱型產業。
其一就是內衣,從1982年成立第一家內衣工廠開始,穀鎮就在內衣這條賽道上一條路走到黑。
用二十餘年的發展,換來全國最大針織內衣生產基地之一的美名,同時還斬獲“全國針織內衣名鎮”這一稱號。
光是一個小鎮,就擁有大大小小上千家內衣工廠,巔峰時期的內衣產量,更是號稱占據了全國內衣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
如此規模龐大的產業鏈,自然而然催生出了一係列配套措施,同時龐大的需求更是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外來務工人員。
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的衣食住行,又進一步帶動周邊的產業發展,讓整座小鎮的經濟隨之騰飛,成就了不知凡幾的造富神話!
除了內衣之外,另一個規模不小的支柱型產業就是耳機!
或許規模上沒有達到內衣的高度,但同樣是不容小覷的產業,除此之外,還有文具等不值一提的產業,就不再一一贅述。
而在經過二十餘年的高速開發之後,傳統賽道早已經擁擠不堪,成為徹頭徹尾的一片紅海,後來者擠破頭都擠不進去,更彆提競爭了。
同樣的,在原先賽道上吃足發展紅利的人,也會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來進一步滿足自身日益膨脹的需求。
於是,自然而然就會有人開始探索新的賽道,而電商,無疑便是這個答案。
而這,就是潛在的市場需求,也是方哲得天獨厚的地利!
這也是方哲之所以會想到這一條搞錢路子的緣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至於要問為什麼當年方哲背靠著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還選擇背井離鄉這條路子。
對此隻能一言以蔽之。
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用人話講,就是特麼在本地卷不過那幫廠二代了,隻能夠選擇另辟蹊徑,去外地尋找活路了。
隻是去了外地,依舊沒有混出名堂罷了。
不過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該輪到老子了!
廠二代們坐擁父輩打拚下來的本錢作為支撐,有著足夠的試錯成本,哪怕創業失敗,大不了回家老老實實繼承家產。
而如今,方哲同樣有著獨一無二的本錢作為支撐,乾就完事了,大不了等到兩年後的世界杯,哥們還是一條好漢!
底氣十足的方哲可謂是空前自信,於是開始在電腦上,為自己的搞錢大業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