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早早的來到了與公孫度約好的酒肆,一個人坐那兒喝酒,愁眉不展。
他很煩惱,不僅僅是自己的恩主丁原被殺一事,還有就是如今之計他的尷尬處境,他是並州人,可如今並州軍卻容不下他,投了董卓,涼州人卻用一個有名無實的校尉將他打發了。
他又想起來時路上那些涼州軍士看他的眼神,那裡麵有憐憫,也有幸災樂禍,隻覺得胸中鬱氣成團,就要爆發開來。
然而,穩重的性子讓他沒有無端發怒,隻是一杯又一杯往嘴裡灌酒。
“文遠,人生苦短,你能在洛陽蹉跎幾年?”上一次分彆時公孫度在他耳邊說的這句話,如同一個魔咒,時時在他的耳畔響起。
遼東?他從未想過會去那個地方發展,聽說無比荒僻,時常要與邊境胡人廝殺。嗬!這不就是馬邑的翻版嗎?
張遼想到此處,苦笑搖頭。他出身馬邑豪強,是前漢那個發動馬邑之圍的聶壹後人。他年輕時也做過縣吏,識文善武,在並州境內,逢人都要讚一句好兒郎。
公孫度想要招攬自己的心思他又何嘗不知呢?
隻是張遼的心中有所疑慮,遼東的位置太偏僻,中原即將大亂,正是大丈夫的建功立業之機,他擔心自己在遼東踟躕,從而錯過了中原大戲的舞台,默默無聞過完一生。
隻是,作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卻在想著日後的天下大事,著實可笑!張遼內心自嘲道。
正在張遼沉思之時,一個洪亮的聲音自門外響起“文遠!幾日不見,想煞我也!”
公孫度大笑著,快步進了屋子,握著張遼的手臂,掩飾不住的開心,他是真的欣賞張遼,若是這一次張遼不來赴約,估計老實的公孫度就隻有使用陰招了。那樣的話,就太損了,跟那喜歡賺人上山的宋公明有何區彆?
二人落座,先是寒暄,然後公孫度便提到董卓派五百兵卒與他的事情。
張遼聞言便是眉頭一挑,意識到了公孫度的用意。
“升濟兄為何如此看重於我?要知道,某如今隻是一個小校而已!”張遼看向對麵熱情的公孫度,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哈哈,文遠切莫妄自菲薄,這座洛陽城裡,我就隻看好兩個人,你,和我那好友徐榮。”
張遼的眼角抽動,卻沒有說話,隻是注視著眼前人,看看他如何說。
“徐榮是一個帥才,用兵穩重不拖泥帶水,行軍作戰毫無破綻,真正做到了韓信那句多多益善。可惜他隻是一個武夫,不懂得人情世故,早晚會在這上邊吃虧的。”
“文遠兄就不同了,你我其實很像,都是生長在邊地,當過小吏,上過戰場。你在北地與鮮卑人、匈奴人作戰,我在遼東與烏桓人、高句麗人作戰。隻是我運氣好一點,有貴人提攜,進了洛陽做官,文遠卻一直在邊境打拚,落了個驍勇名聲。”
張遼微微一笑,確實,自己與公孫度挺像的,這樣的拉關係說法讓他對公孫度好感頓生。
“文遠,跟我去遼東吧!你看,你名字裡都有一個遼字,你天生就該去遼東大展身手的。”公孫度見其態度有所鬆動,繼續勸道。
這個,名字裡的遼字?這個理由真的讓張遼行動了,這個時代迷信盛行,人人相信讖緯,還有就是相信人的一生都有冥冥之中的安排,像項羽那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已經不多了。
他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正色問道“升濟兄,那你說說,為何一定得是遼東?”
“在文遠麵前,我也就不說虛言了,天下大亂在即,今日的情勢,猶如前漢末年一般,中央權威即將喪儘,天下大亂在即,這一點,文遠你不反對吧?”
遼聞言,很是沉重的點了下頭,天下大亂的跡象已現,是當今有識之士的共識。
“既然天下將要大亂,如你我這般的大丈夫,自然是要建功立業,不負來這世上走一遭。這也是我謀取遼東太守之位的原因。”公孫度如對待知己一般交心道。
張遼心中有些感動,公孫度這話,多少有些交淺言深了,同時也可以看出來其對張遼的看重。
他正要答話,就聽公孫度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