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河(2 / 2)

後世有句讚揚此人的說法,叫做‘王景治河千年無患’。

自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直至宋仁宗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黃河主流河道一直處於穩定狀態,事實證明,王景所設計主持的這條河道的確是位置比較理想的一條河道。

當然,後來的宋朝官僚搞得那些騷操作——三易回河,直接坑的中原元氣儘喪,就不再贅述了。

在公孫度眼裡,這時候的黃河兩岸,比後世他說親眼見到的中原田土,還要豐饒得多。

在王昌滔滔不絕的講述中,公孫度仿佛看到了那黃河兩岸的父老鄉親齊上陣,拿著簡易的工具,隻是為了馴服腳下這頭黃龍的震天場麵。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竟然做到了,做到了西方那些習慣跳上方舟逃難之人來說不敢想象的事情。

這是在黃河所經流域的州郡上下官吏的共同合力,在中央朝廷的居中協調,在有深厚治水經驗的技術官僚做理論指導,以及後麵千千萬萬的勞工共同支持下才能完成的壯舉。

公孫度站起身來,目光一一掃過兩岸的田畝以及上邊勞作的農人,第一次的,他深深理解了中國人對於大一統的執著原因了。

這樣偉大的工程,隻有在大一統的體製下,整合全國之力,投入資金,發動百姓,協調州郡,才能完成。

“你姓王,是那王景的後人嗎?”公孫度忽地好奇問道。

王昌連忙擺手“怎敢胡亂攀扯親戚,實不相瞞,吾家祖上就是在王刺史手下奔走的匠人,學了一點皮毛,傳了下來,這才讓我等後人有了吃飯的手藝。”

看得出來,在王昌等人看來,王景就是神一般的人物,那股崇敬之情,是發自肺腑的。

自古以來,就有‘黃河寧,天下平’的說法,每一次的王朝末年,幾乎都是伴隨著治河問題而產生的。

隻是,大漢如今的局麵又是為何呢?僅僅是董卓亂政那麼簡單嗎?

公孫度望著大河出神,心中這般想著。

片刻後,公孫度回到了艙內書寫東西,都是些他閒暇裡回憶的前世知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公孫度還是想要趁著有時間多多記錄,或許日後這些東西也能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

沒過多久,艙門被敲響,糜竺上門拜訪,進屋立即躬身行禮道

“將軍,明日我等就要經過白馬了,而等到東郡地界,船速將不會有如今那麼快了,那時候船隻靠著時不時的搶風和順流才能安穩前行,加上下遊泥沙積聚,很是有些河段沙洲密布,水匪橫行,還請將軍手下做好準備!”

“嗯,我會告知手下兒郎的。”公孫度點頭應允道。

糜竺見公孫度無其他事正要離開時卻被叫住“子仲,我等剛剛行過的地界,是酸棗嗎?”

“嗯,正是陳留郡酸棗縣境內。”

“陳留啊!”公孫度被這幾個詞彙勾起了回憶,他記得諸侯的會盟就是在酸棗的,而陳留郡,不就是曹老板的起家之地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