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酈食其出聲道:“漢王薛郡巨野澤有一豪傑之士,名曰彭越,他手下有3萬義軍,卻能做到令行禁止,軍紀嚴明,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更是屢次擊敗了齊地的秦軍,最近他更是擊潰了秦軍一支5000人秦軍,戰鬥力在義軍當中也是少有的。”
“最重要的是彭越的這支大軍,大部分都是舟師部隊,士兵深識水性,要是漢王能吸納彭越這支義軍,讓其北上進攻巨鹿郡,齊地,則可斷絕秦軍的糧草。老朽願意為說客,去巨野澤說服彭越,讓其成為漢王手下之將。”
彭越他知道漢初三傑,被劉邦剁成肉泥的倒黴蛋,但他打遊擊戰的才能就很強,雖然沒有在正麵戰場上擊敗過項羽,但卻屢次讓項羽吃癟,在秦末的名將當中也是能排進前五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彭越的行為非常合徐凡的胃口,其他義軍一朝張狂,便肆無忌憚成為當地一害,但彭越起義之後,卻能約束自己的部下,不讓他們為非作歹,這一點在亂世當中太珍貴,最起碼他道德底線比其他人高太多。
說起來受到秦人在齊圈地的影響,本來在曆史上後半場才發育好的彭越,因為有大量的齊人逃到巨野澤成為了彭越的手下,彭越的兵力急劇擴張,現在已經有3萬士兵,而且全部都是和秦人仇深似海的士兵,打其他人還不敢保住,但打秦人卻可以發揮出幾倍戰鬥力。
“那你就出使一趟薛郡吧,你就告訴彭越,隻要投靠漢軍,我封他為樓船中郎將。”
“臣必定不辱使命!”酈食其喜道。
整個漢國的將軍也就十幾位。徐凡給的條件如此好,他不怕說服不了彭越。
而徐凡他們想如何殲滅北疆軍的時候。他的對手蒙恬也在想辦法解決此時的困境,甚至消滅聯軍。
“偽漢王徐凡果然不同一般的叛逆,漢軍實力強大之強大,直逼當年的趙國。”蒙恬不禁感歎。
章邯吃驚道:“齊地居然如此危險了?”
章邯沉思片刻道:“那隻能出奇製勝,我軍比叛軍唯一的優勢就是各路大軍可以擰成一股繩,可以相互配合出現在各個戰場之上。而叛軍卻是各自為政,即便是張耳,田橫,項梁之輩,隻怕也不服氣偽漢王,這就給我們機會了,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敵人。”
聽到這話,蒙恬內心在思考,他沉思半天後道:“調動軍隊不難,難的是這5萬大軍如何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調動到齊地,要是項梁知道了,他反攻為守,阻擊你們的話,戰局又陷入了僵持的狀態。”
章邯道:“末將想要帶騎兵奔馳支援齊地,馮劫將軍則主動撤退,一路從琅琊郡撤退的臨淄郡附近,兩部回合一戰擊潰項梁部。要是項梁不上當,那隻有正麵擊敗項梁部了。
蒙恬無奈把這份書信交給章邯。
“章副將有什麼想法?”蒙恬也在為這事情苦惱,他本以為他北疆軍可以憑借強大的戰鬥力,一路橫掃各路義軍,誰知道會出現徐凡這個異類,他手中的大軍精銳程度居然不差自己的北疆軍多少。
此時他的情況和當年李信遇到的情況極其相似,這都讓蒙恬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難道這次他也要敗?
“將軍,臨淄郡守的傳來的書信!”一個親衛來報道。
但不放棄這些地盤卻又會讓齊地局勢徹底崩潰,到時候再想要齊地支援兩軍糧草,就是一個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事情了,自己大哥的30萬北疆軍和馮劫部也會因為糧草斷絕崩潰,深知責任重大的蒙毅隻能向他大哥求助了。
他手中隻有不到5萬的兵力卻要鎮壓整個齊地的烽火,而田橫卻又像一個瘋子一樣到處攻城略地,最近又冒出一個彭越擊潰了他5000士兵,現在他手中的秦軍已經不到4萬人了,已經快要壓製不住齊地的局麵了。
而後章邯可惜道:“叛軍實力之強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現在我們現在兵力不夠,實力不足,難以跨過黃河,實現最開始製定橫掃叛軍的戰略。”
章邯盯著地圖看了半天,大腦瘋狂運轉,想要找到一個解決現在困境的方法,半天後他說道:“將軍,現在我們坐困愁城,河內郡打不通,繼續南下也突破不了黃河防線,糧草危機更是如影隨形,要是叛軍進攻巨鹿威脅我軍的糧道,其後果不堪設想,我軍不能坐以待斃了,必須打破現在這個局麵。”
蒙恬打開自己二弟的書信,看到一個讓他最頭疼的問題,糧草問題,他的二弟也希望他早日解決黃河南岸的叛軍,齊地的糧草最多隻能供養3個月時間,要是三個月後還沒有擊敗敵人,他即便是讓齊地的百姓吃土,也找不到糧食了,末尾蒙毅還希望蒙恬支援幾萬大軍到齊地來鎮壓叛亂。
章邯頓時明白他們情況極其不妙,雖然短時間內糧草沒有問題,但齊地也被叛軍攻克,他們北疆軍,馮劫的大軍全部都得完蛋,而以此時的秦國少了50萬大軍,章邯想到這個後果都不寒而栗,這是傾天之禍。
但幾天和漢軍的交手,他手下的北疆軍沒有占到一點便宜,正麵不能擊潰漢軍,今天更是打了一場大潰敗了,要不是漢軍一個戲曲團影響的範圍有限,他都不敢想象全軍看過《活著》會是怎麼的情況。
在臨淄的蒙毅並不清楚自己大哥此時的困境,在蒙毅看來,大哥手中有大秦最精銳的30萬北疆軍,打不到20萬叛逆還不是輕輕鬆鬆,反而是領兵八萬的馮劫和叛將項梁僵持在琅琊郡,卻把他給坑苦了。
蒙毅已經放棄了齊地很多偏遠小縣城,集中兵力在齊地的大城市當中,但蒙毅也知道這是在飲鴆止渴,放棄的縣城會讓田橫和其他叛軍獲得更多的地地盤和人口,會讓他們的力量變得更加強大。
從趙滅之後,秦軍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遇到實力相當的對手了,當年即便楚國軍事實力也是遠遠不如秦國的,搬開趙國這個大石之後,秦國統一天下之勢,可謂是勢如破竹。
章邯指著白馬縣說道:“我們對麵有20萬叛軍,從這幾天的交戰情況來看,叛軍精銳程度直追我北疆軍,難以在短時間內戰勝,在三川郡附近有叛將英布5萬人馬,在河內郡有叛將張賀3萬人馬,有這8萬人堵在敖倉附近,我軍幾乎不可能打通糧道。”
“而現在我軍麵對的敵人有張耳部,田橫陳餘部,彭越部,項梁部,這其中張耳部死守邯鄲,短時內難以攻克,田橫陳餘部,彭越部兵力稀少,而且遊動無常,難以抓住,而且他們也不算這場戰爭的核心,擊敗也難以扭轉戰局,隻有項梁部實力強大,能抗住馮劫將軍近10萬大軍的攻伐,但卻又比不上偽漢王部實力強大,能硬抗我北疆軍進攻,屬下以為項梁就是我軍打破僵局的關鍵。”
“將軍,我軍要是暗中調動兵員,加入齊地馮劫將軍的麾下,隻需要有5萬精銳,就有機會一戰擊破梁部,沒了這支大軍,我大秦在齊地的十幾萬大軍,就可以直接殺入中原戰場,這樣我軍就有40萬大軍圍攻,偽漢王20萬軍隊,戰場的優勢瞬間反轉。”
他現在的處境極其不妙。秦國將軍已經習慣了打實力壓倒性的戰爭,像他這樣碰到了糧草缺乏,本身的實力打不贏敵人的時候非常少,也就是當量李信經曆的那一戰境遇和他相當,而那一戰的結果並不好,大秦20萬大軍被項燕打的潰敗,士兵折損過半。
馮劫將軍在琅琊戰場有十萬軍隊,末將再帶5萬過去,總兵力就超過了15萬,主動進攻即可也可戰勝項梁,即便是傷亡大一些也是可以承受的,再這樣僵持下去,關東50萬大軍就危險了,真等糧草斷絕,我軍即便是想要舍命一擊也做不到了。”
蒙恬思考半天後,發現這的確是解決大軍現在困境唯一的方法了,於是蒙恬道:“本將這就給馮劫將軍寫書信,讓他配合你。”
始皇帝37年6月10日,莒縣。
城牆上堆滿了雙方士兵的屍體,秦軍的旗幟依舊在空中飄揚,即便旗幟破裂,但依經豎立在莒縣城牆上。
從五月開始,馮劫率領8萬秦軍抵擋莒縣外,駐紮大營之後,雙方形成掎角之勢,對莒縣的攻城戰就結束了,戰場就轉變成為了項梁部和馮劫部的交戰。
兩支大軍打的極其激烈,每日雙方士兵都要進行激烈廝殺,雙方的士兵像燃料一樣投入戰場,而後消失的無影無蹤,隻留下一攤血跡顯示了士兵的存在。
這樣殘酷的交戰進行了一個月時間,雙方都付出了上萬士兵傷亡的慘痛代價,可能是第一個月打的太激烈了,消耗了雙方的士氣,從第二個月開始雙方減少了直接的白刃格殺戰,對峙的時間變的多了起來,雙方都進入了消耗戰當中。
秦軍中軍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