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就有眼熱的村民道:“裡長這冬小麥,我們也要種啊,人家一年又種麥子,又種大豆,一塊田種兩次,賺兩份錢,還能肥地,我們隻能賺一份錢,怎麼跟人家比。”
裡正江濤皺著眉頭:“戲曲上雖然演的好,冬小麥我們沒有種過,出了問題,我們就不一年就沒有收成,到時候全家老小都得餓死。”
江濤的話,讓所有人都沉默了,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今年讓了這些村民有點積蓄,他們想的是修繕房屋,購買農具,或者是給自己的子女,或給自己娶個老婆過好日子,他們手中的糧食都是有用處的。村民們沒有金錢和膽量去冒險,冬小麥有點違背他們的種田的常識了,他們不敢冒這個險。
扶蘇想了想道:“冬小麥在關中已經有不少人播種了,連陛下都開始用戲曲來宣傳,此事應當不假,不然有損陛下的威嚴。我們不懂如何種植冬小麥,但關中有人懂得,我等可以想辦法去長安城找農家子弟來指導,隻要掌握了種植原理,以大家十幾年的耕作經驗,應該不會失敗。”
“而且擔心失敗,我等何不乾脆就種個幾畝,這樣一來,即便是失敗了,那麼也不會損失太大。”
“扶蘇夫子說的有理,我等可以種個幾畝試一試,即便失敗了,也就損失一點種子。”今年他們收成大漲,用幾畝地來種植冬小麥冒這個風險還是可以。
亭長王文道:“我等又不認識農家子弟,哪裡去找這樣的人呢?”
扶蘇道:“長安城有個農學院,可以到那裡去問問,我等一戶湊個一鬥糧食作為報酬,想來應該是足夠雇傭一個農家子弟幫你教導我等種植冬小麥。”
“就按扶蘇夫子說的辦。”扶蘇說話條理清晰,甚至連長安城的事情都了解,很快就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趙裡村民把請農家子弟的任務交給了扶蘇。
大漢三年十月七日,長安城。
秋收結束之後,天氣還沒有轉涼,長安城卻變得異常熱鬨。
首先是長安城第一次科舉開始,據說朝廷要招募上千士子,考完之後這些會安排到墨子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學習,魯班學院,經過一年培養,隻要合格者都可以成為漢吏,這吸引了無數士子來長安城。
二就是賢者會再次在長安城召開,整個漢國各地賢者都紛紛進入長安城。
三就是在天子召開諸侯大會,天下各路諸侯齊聚長安城。
四就是大漢第一次上計,天子召集大漢所有2000石郡守上計彙報情況,天下郡守齊聚長安。
這些大會都吸引了大量的讀書人,因為此時長安的機會太多了,可以考科舉成為漢吏,也可以拜入諸子門下,尋找機會。還可以投靠各方諸侯發揮自己的才乾。最後還把自己的文章投遞給大漢的太守們,得到他們的賞識,從而飛黃騰達、
長安城的機會如此之多,自然吸引了大量對沒什麼根基,也沒什麼背景,更無名師指導的中小地主家的寒門士子。
一時間長安城之大,都有點擁擠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士子們為自己的前途不斷拚搏。
扶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長安城的。
他舉目四望,隻見到處都是人群川流不息,一輛輛商隊馬車進進,大量的漢軍士兵維持秩序。
“這還是鹹陽嗎?”他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幾十年,現在不到一年時間沒有見過鹹陽,還是第一次看到它是如此的充滿活力,這種熱鬨的場景是他父親統治下的大秦看不到的。
“會稽郡太守葉騰也來長安城了!”忽然一個聲音大叫道。
很快一個在漢軍護衛的馬車隊進入長安城當中。
扶蘇找到一個儒生拱手行禮道:“楚人扶蘇見過兄台,敢問兄台尊諱?”
人少拱手行禮道:“齊人管弘”
扶蘇繼續問道:“會稽郡太守葉騰很有名嗎?怎麼他來到長安城會有如此多人激動?”
管弘欽佩道:“今年天子上計,雖然還沒有公布情況,但會稽郡將會是我大漢上繳錢糧前三的郡縣。太守葉騰到會稽郡不過兩年時間,卻建鹽田,製海船,興漁業,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讓一個貧瘠的會稽郡成為了魚米之鄉。
據說在會稽郡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吃到魚肉,會稽鹽更是占據了江東半壁江山,靠著魚鹽行業的收入,會稽郡成為了天下最富裕之地。會稽郡歌謠道:太守葉騰執政忙,一年富裕民安康。兩載政通人心喜,百姓和諧笑語長。”
扶蘇恍然道:“原來是一個能吏。”
管弘道:“關鍵太守騰對百姓是真好,關中百姓也是知禮之人,太守騰善待百姓,百姓自然擁戴太守騰這樣的好官了。”
扶蘇遲疑道:“這種消息雖然不是什麼機密之事,但也隻有大漢的高層能了解吧,兄台是如何得知這些消息的?”
管弘笑著拿出一本書籍,上麵寫著《大漢月刊》
“此事已經天下皆知,大漢有能力的太守,《大漢月刊》都有專門的報道。”
而後管弘羨慕道:“英才得遇明主而侍,天子還主動為英才揚名,陛下簡直是上古明君,我等真趕上好時代了。”
徐凡隻是按照他習慣宣傳,但對天下士林造成的轟動是巨大的。這個時代的人爭名奪利,名還在利前。
像徐凡這樣主動為臣子揚名還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這極大滿足了士子的自尊心,對比始皇帝的行為,徐凡的形象在士子心中已經成為了千古名君。
很多儒生都激動的稱天子為三代之下第一明君了。對於言必稱三代的儒生來說,這已經是最高的地位了。
扶蘇接過管弘的書籍就翻到首頁。上麵就就有介紹葉騰政績的文章。興修水利,開墾田地,什麼帶領百姓建設鹽田,抗擊天災,興除弊病,總之把葉騰兩年做的政績清清楚楚的寫出來。
在這兩年時間,會稽郡的人口增加了3成,田地麵積增加了五成,修建兩百裡水渠,稅賦增加了十餘倍,會稽郡百姓卻家家糧食滿倉,能做到幾天吃一頓魚肉,這點即便是陳郡,南陽都很難做到。
扶蘇又翻了幾頁,後麵還有介紹陳郡太守商農的,說什麼商農不忘初心,即便成為太守,依舊在田地間勞作,他管理的陳郡,更是糧食連年豐收,稅金連年暴漲。
今年陳郡的稅金居然達到了10萬金,看到這個數字扶蘇滿了不可置信,當年他也輔助過始皇帝處理政務,大秦最高那年稅金也沒超過30萬金,現在一個陳郡稅金抵得上大秦稅金的三成,這簡直不可思議。
前麵一個葉騰是堪比管仲樂毅的天縱奇才,現在這個商農能力德行之高,堪比上古先賢,什麼時候天縱奇才和賢者如此多了,而且還紛紛投靠漢帝,這一刻扶蘇都懷疑漢帝真的就是天命所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