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諸侯大會和各方矛盾(1 / 2)

最後季布等人看向呂臣。

呂臣不由的苦笑道:“末將在遼東以北,遼河附近建立了呂國。但呂國境內沼澤多,森林多,野獸多,野人部落多,有東胡人,高句麗人,扶餘人,曲沃人,甚至臣還聯係上了上古殷商箕子後人建立的國家,這些部落國家少則幾萬人,多則幾十萬民眾,唯一的好處就是這些野人部落和國家各自為政,相互之間還有仇恨,不能形成合力。

英布驚訝道:“你這遼東之地比我的英~國好多了,我隻能找到一些百越野人,連種地都不會,呂國附近隨便算一算,都有上百萬人。”

呂臣道:“但遼東貧寒沒有特產,或者說特產就這些野人了,隻要一匹麻布就雇傭這些野人一個月時間,很多野人甚至隻要包吃住就願意給末將乾,這也算是遼東地區唯一的好處吧。”

而後呂臣苦笑道:“但在遼東開墾田地真太難了,雖然陛下您已經說了,但依舊超出了臣的想象,沒有鋼鐵農具在那片,土地根本開墾不下去,即便有鋼鐵農具,依舊很艱難,末將帶領百姓,先砍伐樹木,燒光荊棘,挖掘水渠,排乾了沼澤,在幾萬野人的幫助,勉強開墾了5萬畝的土地,因為各種意外疾病,呂國的百姓死了好幾百。

而這點田地根本養活不了國民,依舊要捕魚打獵來補充食物,要把草原上的胡人部落牛馬賣到中原,同時漁陽郡建設了造船廠,大漢需要大量的巨木,末將砍伐大量樹木賣給造船廠,這才勉強維持住呂國建設的開銷。”

顯然這個時代開發遼東難度巨大,真實曆史上,這片大地接下來的上千年時間一直都是屬於漁獵民族,真正大開發,還是後世明朝時期。

徐凡笑道:“披荊斬棘總是會遇到困難,我們的先祖不就是這樣一點點,把天下開拓的如此廣,整個大漢文明都會記住你的開拓之功,你以後就是我大漢的太公。”

徐凡這番安慰的話讓呂臣內心一暖。

徐凡繼續道:“伱這已經是好的開始了,你先靠商貿維持錢糧,等開墾出足夠多的田地之後,糧食能自給自足,你呂國就會進入快速發展當中。”

呂臣想了想道:“末將還是有個隱憂,遼東王在末將身後,陳嬰一向看不起我等,某也看不上他,最重要的是他不是我們大漢自己人,某在遼東本就四麵是敵,要是後路也被他截斷了,就會麵對孤立無援的狀態當中。

陛下不是臣小氣,隻是陛下您想要開發遼東,這遼東郡必須掌握在我們大漢手中。”

呂臣的話讓徐凡陷入了沉思,想要開發遼東地區,遼東郡就是最好的後勤基地,今天這個後勤基地又不在大漢手中,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本來徐凡以為這個時代遼東郡開發沒有多久,陳餘占據的地盤應該不會很大,但現實卻是讓徐凡萬萬沒想到的,因為他的原因,始皇帝在齊國圈地,陳餘和田橫結盟之後,大量齊國的百姓逃難到遼東郡,這批齊人大概有幾十萬人。直接讓人口稀少了遼東郡暴漲幾倍的人口。

現在的遼東郡比的上後世的一個省,而且最重要的是陳餘的遼東國,直接把這幾千裡的海岸線占完了,這就讓徐凡很多的想法難以實現了。

本來徐凡是想要呂臣建設一個碼頭作為遼東物資的集散中心,但現在因為遼東都是陳餘的地盤,這個想法胎死腹中。

英布道:“這有什麼好想的,陛下您下令讓陳餘讓出遼東郡,他要是敢不聽直接滅了他,一個儒生而已他傲氣什麼。”

季布馬上道:“不可胡言亂語,陳餘也是一方諸侯,貿然對他下手,必定引起天下動蕩。”

季布內心暗罵英布沒腦子,陳餘是和他們一樣的諸侯,今天挑動陛下對陳餘動手。但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來日後世天子想要削藩,隻怕也會以此為借口。

季布相信徐凡,但卻不相信徐凡的太子,這種貿然對諸侯下手的事情,能不發生,還是儘量不要發生。

徐凡也沒好氣道:“你是想讓天下陷入戰火當中。”

當初漢初的時候,還有8大異姓諸侯王,但因為劉邦兩夫妻沒有處理好和諸侯王的關係,殺的太過頭了,讓這些異姓諸侯王人人自危,直接把漢初那脆弱的經濟形勢打崩了,以至於劉邦成為帝王後,連找四匹同色的馬都找不到。

秦末漢初的戰爭應該分三場,第一場是六國遺民滅秦,這場混戰打了三年,第二場是楚漢爭霸,打了四年,第三場是劉邦剪除異姓諸侯王,又打了六七年。這樣的內戰對新生大漢實力消耗是巨大的。

現在徐凡威望高,天下的諸侯都信服徐凡,要真聽了英布的話,貿然滅了陳餘,隻怕餘下的諸侯人人自危,那麼現在天下和平的局麵就要毀於一旦了。

要知道此時諸侯的實力依舊不差,齊國的項羽田橫,遼東的陳餘,魏國的魏咎,代國的趙歇,還有南越國的趙佗,真要算上閩越等三越小諸侯國,夜郎國等,這些諸侯加起來三分天下有其一,聯合起來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徐凡即便是真擊敗了這些諸侯王,但這對整個大漢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消耗。

徐凡後世封建帝王最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不會把整個天下看成是自己一家的,所以對這些諸侯的容忍度非常高,也知道外界有廣大天地都可以大有作為。

自己民族的英雄豪傑和百姓,為什麼要陷入內鬥之中消耗實力,完全可以開發廣大的天地。

徐凡想了想道:“我會想辦法讓陳餘移藩,用上穀郡和漁陽郡在長城以外的領土交換遼東郡的領土。”

家宴結束之後,徐凡命令自己的衛士給周章,張良,陳平等三公九卿各送了一件皮大衣,同時給他們送去了一斤茶葉。

而後他自己也泡了一杯茶,雖然有些苦澀,但卻有一股後世的味道。

“武夷山的大紅袍好像現在就有了,哪天讓英布也弄點過來嘗嘗味。”

大漢三年十月十三日,北宮。

宮門緩緩打開,一個衛士來到宮門口道:“諸侯入朝。”

魏王咎帶領一眾諸侯和諸侯使者,周章領著大漢各地藩王趨行而入。

進北宮之後,東麵坐著的以大漢丞相為首,季布,英布等國公和大漢的三公九卿,西麵則是諸侯的座位,諸侯王入朝則坐在首位,使者則站立在王座一旁。大漢的諸侯和外藩諸侯涇渭分列於大殿兩側。

“天子上朝,諸侯恭迎!”隨著一位衛士的喊聲。

徐凡頭冕旒,身穿天子服。緩步登上北宮上首座之上。

丞相周章帶領所有諸侯行禮道:“臣等恭迎陛下,願吾皇萬歲!”

徐凡淡然道:“免禮!”

各方諸侯這才各自跪坐到屬於他們的席位上,臨襟正坐。

這個時候奉常孔鮒拿出一份奏折道:“齊王進貢金5000,寶馬50匹,寶劍百柄,美人百名~~~~。”

“魏王進貢金3000,絲綢5000匹,珠寶百箱~~~~”

“代王進貢金千金,寶馬200匹,珠寶50箱~~~~~~。”

這個時代朝貢體係可不是像後世那種二百五行為,而是實實在在的老大向小弟收保護費,大致是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上下。春秋時代諸侯爭霸也不是完全沒有利益的,成為霸主的小弟就要上供,要履行封建義務。

孔鮒念完各路諸侯上供的禮單說完之後。

徐凡道:“今年大家做了一個好的典範,最起碼在整個天下範圍內沒有太大的動蕩,讓天下的百姓都喘了口氣,希望來年可以再接再厲,天下不出現戰亂,我等也可共享太平。”

“諾!”所有人都齊聲道。

徐凡繼續道:“今天召開這個諸侯大會,主要是解決諸侯內部的矛盾,各位有什麼矛盾都可以在此地訴述。”

代王趙歇馬上站出來道:“還請天子為本王作主,匈奴多次入侵代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還盤踞在我代國領土上,還請天子為代國驅趕匈奴人。”

趙歇成為代王這一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代王真不是人當的,最開始還好,但從天子滅了臧荼開始,整個草原就亂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