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還想繼續和任鳴他們解釋打好根基的重要性,但趙武卻來到他耳邊小聲道:“老師,好不容易有財主支持我們,您又何必拒絕。”
張英說任鳴他們激進,但其實他也是一個激進的人,每次新研究高爐的,研發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這次張英的跨度還如此大,更是讓研發成本飆升,霸上鋼鐵廠的管事王廣其實覺得先研究30萬斤的高爐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過於激進,但張英卻認為當初設計二十萬高爐也是翻一倍,現在的技術難度提升還在承受範圍。
所以霸上鋼鐵廠關於新式高爐爭議的很大,主要是驗證一台這樣的高爐費太大,大漢的鋼鐵產業在徐凡的支持下,幾乎每隔幾年都會有一個爆發性的發展階段,但相對而來的是每次的研究經費也在節節攀升,10年前他們研究1萬斤高爐高爐的時候,隻了幾十萬錢,他們親自動手,就建造好一座高爐了,而道路建設二十萬斤高爐的時候,高爐到配套的機器設施全麵更新換代,上千工匠投入了研發團體,這筆研究費用就超過了三千萬錢,幾乎把鋼鐵廠一年的利潤全部填進去了。
而現在張英提出的二十萬斤高爐,需要投入兩億錢,這是鋼鐵廠四五年的利潤,費如此巨大自然不是輕易可以下好的決定,所以到現在還隻是在論證階段,要是任鳴他們支持的話,張英的新式高爐馬上就可以開工建設了。
張英想了想道:“首先某和你們說明,這麼大的高爐建造的成本非常高,根據20萬斤高爐的成本計算,50萬斤高爐的鋼鐵廠成本可能在2-3萬金,你們要有心理準備。”
“怎麼可能這麼貴?”無鹽德不敢相信道。當初他們的鋼鐵廠,5萬斤的高爐他們建設了三座,費也不過是1000多金。
張英道:“新式高爐要用新的耐火磚,而且高爐容量大了,投料的機器也得換,像新式的龍門吊,軌道也要換成實心鐵軌,要不然扛不住越來越重的運輸車,這些都要重新研發,價格自然就高了。”
“而且你們三川郡煉鐵的工匠技術還是比不上關中,在建設鋼鐵廠的同時還要培訓工匠,最好建立一個鋼鐵技術學院,可以源源不斷的培養煉鋼的人才,現在煉鐵不比往昔,從鐵礦,煤礦都需要有大匠分析成分,才能煉的出優質的鋼鐵,你們三川郡的技術積累太差了,要是在關中2萬金可能夠,但你們要補課的地方太多了,3萬金都是沒有其他意外的因素。”
以無鹽德為首的三川郡商賈躲在一旁商議道:“這成本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算,要不還是算了吧。”
三萬金建設費用高的超乎他們的想象,即便是他們十幾家攤,也幾乎要榨乾他們所有的流動資金。
任鳴卻說道:“雖然風險高,但利潤也高,現在大漢一斤鐵的價格是7錢,50萬斤高爐一次煉製價值350萬錢的鐵,如果按照三天一爐鋼鐵來計算,一年的產值就接近四個億,現在鋼鐵行業的利潤是兩成五左右,也就是說修建好這個鋼鐵廠,我們隻需要不到3年時間就可以回本不說,我三川郡的鋼鐵可以殺入中原,。”
任鳴的計算讓在場所有人都眼紅耳熱,他們光想的成本高卻沒想到利潤也會如此豐厚,這足夠減輕他們對風險的擔憂。
任鳴繼續道:“而且我等的發展也步入了一個瓶頸,紡織機數量再怎麼增加,但紡織業的市場卻增長緩慢,還有源源不斷的人殺進來。”
“反而是我們建的鋼鐵廠,雖然在整個大漢來說,還算不得最先進,但這兩年時間已經賺回了一半的成本,利潤比紡織業高多了,而且鋼鐵坎的門檻更高,未來還會越來越高。”
“我等已經是大漢少有的富商,但聯合起來建造一座鋼鐵廠都如此艱難,整個大漢有幾人有我等這樣的財力,鋼鐵廠門檻高,自然就沒多少競爭對手,競爭自然不像紡織業那樣激烈,再加上大漢在大力發展軌道行業,各種機械與全麵的鋼鐵化,未來幾十年鋼鐵行業都不會缺少市場。”
於是眾人計算一番之後,覺得這鋼鐵廠可以建設,於是任鳴就和張英約定好,張英幫助他們修建50萬斤高爐,以技術入股占半成股份,而任鳴等三川郡商賈出資三萬金占九成五股份,但半成股份的分紅要等鋼鐵廠盈利之後再執行,在此之前,他們給張元每個月10萬錢的俸祿。
張英立馬簽訂了契約,他在霸上鋼鐵廠的分紅就超過了50萬錢,他根本不在意這點錢,他更想要看到自己設計的高爐能麵世。
像張英這樣獲得天使投資的事情,在博覽會期間發生太多了,隻是數額上沒有如此巨大,但進行天使投資的,每日都是數以百計,隻要是有人看好的項目,就會有人來投資,ppt做的好的人,投資的人更多。
像胡亥在展會上閒逛了好幾天,看到了有自己動的蒸汽車,雖然運行了幾步就趴窩,但這讓他想到了當初他投的蒸汽輪船,於是就投了30萬錢,讓年輕人繼續打造這樣的蒸汽車。
他還看到了一個靠改變顏色來實現傳遞文字的光報驛站(就像長安十二時辰的那種)本來他以為這應該是官營的,但研發者卻說,朝廷同意民間商賈加入,隻要研發成功了,民間書信的收入可以給投資者分紅,一直持續30年。
這種光報徐帆也不知道能不能出,因為從他了解的信息來看,好像曆史上沒有這東西,而且缺陷卻是非常明顯,第一就是投入非常高,光長安到洛陽的一線,光報的建設費用就高達十幾億錢,關鍵是日常維護人員也非常多,能不能回本都是個未知之數。而且適用範圍也非常窄,天氣不好就容易斷信號。
但其優勢也非常明顯,弄好了,傳遞信息就非常快,從長安傳遞信息到漁陽也不了一天時間。對這種前途未卜的項目,徐凡乾脆交給市場,希望找幾個冤大頭來投球。
胡亥看到這項目也大為工匠的腦洞震驚,這要建設好了,他可以直接在會稽郡和長安通信,這對他這種業務遍布整個大漢的商賈來說太有用了,於是他果斷投了100萬錢,支持光報的研究。
後麵胡亥還大大小小投了幾十個,費了上千萬錢,這些都是他看到的比較有前景的項目,隻要成功,一個利潤翻個幾十倍都不成問題。
如果像胡亥這樣的有錢作坊主投資的行為,就是整個蒸汽博覽會的基調。以蒯徹為首的作坊主,胡亥為首的金融資本家,隻要看好的項目就投一些錢入場,他們都有廣撒網,多捕魚的想法,隻要有一家投資的作坊起來了,他們就可以回本,和投入的成本也不算高,從十幾萬錢到幾十萬錢都不到,這點錢他們還是可以拿出來的,但隻要是這樣的小作坊發展起來,回報就是極其豐厚。
現在的大漢有點像後世的希望國,乘著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東風,整個大漢各種發明層出不窮,不少工匠隻是缺少一些錢財來實現自己的想法,而這些發明到底有沒有市場誰也不知道,失敗的且不談,但隻要有一項發明是有用的,就會快速占領一塊空缺的市場,做出上億元的產值,十幾乃至幾十億的市場,技術壟斷可以保證他們前10年的利潤,所以這樣的天使投資投入小,見效快利潤高,商賈都願意進行。
這就造就很多一夜暴富的技術工匠,以技術發財的事情比比皆是,大漢的報界也熱意報道這樣的事情,什麼窮小子弄了一項發明,得到富商的投資,幾年時間豪賺百萬,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畢竟這也是普通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
而徐凡對這樣的事情也是樂意見到,他之所以開辦這屆蒸汽的博覽會,就是想要鼓動大漢的作坊主和其他有錢人投資產業,吸納足夠多的就業人口。
大漢曆十六年九月一十五日。
為了讓天下人重視技術研發,徐凡帶領墨家大匠楊雄為首的11位大匠,從博覽會當中幾百件新的發明當中,評選出一件影響力最大的發明和十件次一級的發明。
這其中大漢第一蒸汽紡織廠女大匠蔡巧,研發出縫紉機獲得天下和楊雄等大匠的認可,認為縫紉機是此次博覽會當中,給天下百姓帶來利益最大的發明,榮獲此次博覽會金獎。
而後像兄弟紡織機女大匠陳青弄出了提機,季國大匠賈盛研發的煤油,霸上鋼鐵廠大匠張英研發的20萬斤高爐,大漢第一蒸汽紡織廠李雷研發的500錠紡紗車等十項發明獲得銀獎。
本來這也沒有什麼,大家也隻是看個熱鬨,同時也能通過這些評價,知道哪些發明的潛能大。
但徐凡為了讓天下人重視技術研發,加大對科學技術上的投入,這次直接派送了大禮包。
獲得金獎的蔡巧以研發縫紉機的名義受封大漢子爵(虛封),而十位銀獎獲得者,受封男爵,這其中霸上鋼鐵廠大匠張英,大漢第一蒸汽紡織廠李雷本身就有爵位,他們這次獲獎的爵位可以傳給他們親屬。
這一直都是徐凡施政的方針,想要提倡什麼就把利益給足,隻要利益充足,自然會有無數人向著這個方向前進。你想提倡什麼,卻一絲利益都不肯放棄,一絲好處都不肯給人,這不是在耍人玩。
現在徐凡想要更多科技發明,也想要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研發團體當中,那就利益給足,直接分封發明者成為大漢的貴族,讓發明家一步登天改變家族的命運,這樣自然就有更多的人才加入進來,這才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而這次分封轟動整個長安城,雖然以前也有大匠受到分封,但數量卻很少,百姓也很少關心這些最頂層的事情。
但這卻是天子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分封工匠,這給天下人傳遞出一個信號,即便沒有軍功,但隻要能做出利天下的發明,依然可以成為大漢的貴族。整個大漢幾百萬工匠受到巨大的鼓舞,無數底層的百姓也開始把工匠行業開始躍龍門的階梯。
長安城,永安裡。
這本是長安城當中極其普通的坊裡,先秦時期這裡就是工匠彙集之地,大秦重視耕戰,對於工匠一視同仁的壓榨,隻要有戰士,這裡的工匠就會受到征召,為軍隊打造各種工程器械,工匠服的徭役甚至比普通的農戶更重,這裡的生活自然算不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