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匈奴工業的發展和路線(1 / 2)

軍臣學成歸來之後,稽粥把從康居抓捕的上萬奴隸和一半的錢財交給軍臣,讓他像冒頓單於一樣,在匈奴國建設鋼鐵城。

軍臣和他帶來的師兄弟也不負稽粥的期望,先是探查本地的鐵礦,煤礦資源,在兩種資源的結合部,定下了鋼鐵廠的位置,而後建立磚窯廠,燒製耐火磚,用奴隸挖鐵礦,煤礦,開始建設城池,打造各種鋼鐵廠需要的器械,因為沒有蒸汽機,他們隻有再用回原始的水利器械。

三個月後,鋼鐵城雖然還處於打地基的程度,但鋼鐵廠已經建設完成,並且開始煉製第一爐鋼鐵,開爐之前,軍臣把自己的父親和匈奴國其他高層全部找來,讓他們見證匈奴國第一爐鋼鐵出路的樣子。

大漢曆十七年九月十五日,鋼鐵廠。

稽粥這些匈奴人高層盯著燒的發燙的高爐,在他們看來,當年匈奴人在大漠沒有打過漢人,不是他們不夠勇敢,而是他們武器裝備不如人,他們匈奴國連人手一把鋼刀都做不到,而漢人卻是從頭到腳,武裝到牙齒,他們甚至奢侈到戰馬都包裹上鋼鐵,不少匈奴人高層認為他們就是敗給了漢人無窮無儘的鋼鐵武器。

所以他們對漢人的高爐,既恐懼又羨慕,而現在他們匈奴人終於有屬於自己的高爐,這可是曆史性的時刻,所以稽粥這些匈奴人高層甚至帶著一絲緊張。

軍臣大喊道:“開爐!”

大匠寧至打開高爐口,鐵水開始流出來,流向一個個早已準備好的磨具當中,磨具當中的鐵水冷卻,工匠再把這些成型的胸甲,放在水利錘下。

“咚咚咚!”在水利的帶動下,上百斤的鐵錘發財驚天巨響,胸甲被鍛造成型,進行冷卻,最後打磨拋光,最後簡單的胸甲就製造出來了。

軍臣把高爐製造出來的第一件胸甲遞給自己的父親。

稽粥有的激動的拿起這胸甲道:“當年漢人就是穿著這樣的胸甲騎兵,把我等趕出大漠了。”

匈奴國丞相臧衍問道:“像這樣的胸甲,鋼鐵廠能每日能煉製多少具?”

軍臣道:“鋼鐵廠每日可以出鐵一萬五千斤,一具鐵甲48斤,要求鐵錠全部用來煉製胸甲,每日可以生產兩百具胸甲,上千柄刀劍武器。”

稽粥有點激動道:“這比預計的產能更高。”

稽粥身為一個軍事家,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鋼鐵的力量,鋼刀就比鐵刀強,一個有甲兵能打10個無甲兵,而鐵甲兵又能打5個皮甲兵,鋼鐵就是軍事力量。

軍臣道:“我匈奴的鐵礦含鐵量更高,大漢礦石的含鐵量一般都是在三成左右,需要進行粉碎篩選,流程繁複,而我們匈奴國的鐵礦更好,普遍含鐵量都在5成以上,所以效率更快,產能更大。”

稽粥笑道:“鋼鐵廠一日可以武裝千人,最多三年,我匈奴就能弄出10萬鋼鐵之師。”

匈奴國自然是有鐵匠的,甚至稽粥來到西域之後,最重視的就是鐵匠,每個被他征服的國家都會把鐵匠收集起來利用,鐵匠在匈奴國的地位也非常高,但鐵匠的還是以傳統的方式來煉鐵,雖然因為他們的礦石優質,練出來的優質鋼鐵可以比得上大漢,但效率和大漢差了不止百倍,這些鐵匠也隻是勉強打打刀劍維護匈奴國日常的武器消耗和農具消耗。

稽粥也想讓匈奴國的鐵匠打造鐵甲,結果一具鐵甲的成本高達10萬錢,即便匈奴國縱橫萬裡,但也裝備不起如此高價格的鐵甲。稽粥手中隻有一支千人的鐵甲軍,這是他父親冒頓單於留給他唯一的軍事財產。而現在這個高爐終於讓稽粥有擴大鐵甲軍的希望了。

稽粥以前雖然也知道漢人煉鐵效率高,但聽說和現在的眼見為實,差距終究還是太大,現在練出一爐鋼鐵,他終於知道高爐的威力,這一爐的效率就抵得上幾百鐵匠。

軍臣卻搖頭道:“父親不是這樣算的,在鋼鐵廠用的是水力錘,能在春夏季時使用,到了冬天河道被冰封,很多和水力有關的機械就不能用。今天的產能會下降很大的比例。

而且鋼鐵廠不能全部隻生產胸甲和武器,我匈奴國有廣袤的土地,但大部分卻隻能作為牧場,這太浪費了,應該多生產農家,用於開墾土地,生產出更多的糧食,養活我匈奴國的百姓,還要用鐵生產各種工具,提升生產效率,鋼鐵廠一日最多隻能生產50具鐵甲,兩百柄刀劍,餘下的鋼鐵產能要用在製造犁,鐵鍬,鋤頭這些工具。”

夏傑有的不滿道:“軍臣王子,我匈奴國更加需要刀劍,鐵甲,而不是農具,覺得開墾的土地少,那麼就抓更多的奴隸來種地,我們的勇士更加需要刀劍,鐵甲。”

軍臣看向夏傑這個蠻子,不知怎麼就想到了,自己在墨子月報上看到的一個冷笑話,當年墨家明明有滑輪技術,始皇帝修長城,修皇陵,修阿房宮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研發出龍門吊來節省人力。

答曰:“因為始皇帝有百萬奴隸。”

在鋼鐵廠打了兩年鐵的軍臣,因為學的認真也是一個技術人員,最討厭這種不尊重技術,隻知道壓榨人力的蠻子,他帶著一絲怒氣道:“知不知道大漢的八牛犁,馬犁一日可以開墾上百畝土地,這抵得上三四百個奴隸,大漢的財富可以讓幾十萬大軍遠征萬裡,你認為我匈奴國可以做到?

現在匈奴國不缺土地和人口,缺少的是讓這片土地變得富裕的農具和工具,大漢的關中有上百座城邑,而我匈奴國比關中大好幾倍,我們有幾座城池?我匈奴能在馬上開國,難道還能在馬上建國。”

軍臣越說到後麵,口氣越是激烈。他在長安城待了兩年時間,而這兩年也是大漢發展的最快的時間之一,蒸汽機全麵普及,各種發明層出不窮,新式作坊不斷建設,工業化規模快速提升,整個社會財富急劇增加。

軍臣就有的像後世的李鴻章來到希望國一樣,像看到了未來世界。而軍臣和李鴻章不同之後,李鴻章是走馬觀,而軍臣卻是在長安待了兩年時間,他更加了解長安城的強大,幾乎每年都可以感受到大漢變得強大,軍臣悲傷的發現一個事實,匈奴國逃到西域之後,他們和大漢的實力差距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拉大。

匈奴到現在都沒解決饑荒問題,而大漢卻是在爭論工匠的福利,普通百姓教育問題,普通農戶富裕問題,甚至還有他往前不動的養老金,失業金等等。

而要知道匈奴國可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即便是貴族,年老之後也基本上是被自己兒子趕走,餓死在荒野當中,也就是軍臣父親稽粥在西域重新建立匈奴國,可能是因為匈奴人口不足,也有可能是想要學會漢人的文化製度,匈奴國終於開始養老年的貴族了,好歹可以讓他們活到自然老死。而大漢卻已經開始由朝廷來供養這些老人了,豈雄厚的財力可見一般,匈奴的貴族也不過就和大漢的普通百姓生活的一個層次。

而他回到匈奴國之後,他卻發現匈奴國的漢化的效率並沒有他想象的那樣快,匈奴的改革大部分集中在軍事領域,在匈奴國內部,連個主體民族都沒有建立好,在這個國度,有大夏人,有大宛人,有康居人,有於闐人,而他們匈奴人隻認可大漠的同胞,而不認可其他人種,各個種族之間隔閡非常深。

大漢的強大和其快速發展的勢頭,而他在匈奴國的三個月時間,卻發現匈奴國在他離開的三年多來,幾乎沒有多少變化,甚至單於城也沒有多大變化,匈奴國和大漢簡直是兩個世界,這樣強烈的反差,讓軍臣內心有一種急迫感。麵對越來越強大的大漢,即便是相隔萬裡的匈奴國也變得不安全,不想辦法提升國力的話,大漢的軍隊真有可能跨過西域進攻匈奴。

稽粥對自己的愛將嗬斥道:“軍國大事就不要胡言亂語,還不給軍臣道歉。”

夏傑雖然桀驁,但卻異常聽稽粥的話,他馬上歉意道:“對不起,軍臣王子,但某也是為了匈奴國好,在我匈奴西方還有一強國叫安息,他對我們匈奴是大敵,我們沒有足夠的武器裝備,難以對付這樣的強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