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難以管理官營經濟與求情(1 / 2)

大漢曆二十年,四月十七日,長安城,章台宮。

大漢朝廷的三公九卿,除了禦史大夫吳廣,廷尉吳軍兩人在外巡視,餘下大員全部在此召開大朝會。

侍從把一份厚厚的有關陳郡試點期間這兩個月變化數據,分發給大漢的九卿高官。所有人都靜靜的看著這些數據。

大漢朝廷相當務實,加上徐凡從後世帶來的習慣,大漢朝廷官員上報奏折,花壇錦簇的文章可以沒有,但一組組的數據,對比的列表卻不能沒有。大漢高層的官員用習慣之後,也非常喜歡這種用數字表現發展的方法,沒彆的原因,簡單高效。

進入工業化之後,大漢的政務成倍提升,大漢的三公九卿的政務都非常繁忙,沒有太多的時間看那些花團錦簇的廢話,數字可以讓他們高效掌握信息。

丞相葉騰道:“陳郡開始進行官營變法之後,各項經濟數據快速提升,倒閉的作坊重新開張,並且招募工匠,失業的工匠獲得了穩定的差事,稅金也在上升,隻是受到外部的拖累,還沒有恢複到危機爆發之前,但就目前的效果來說非常好。尤其是其他幾大工業大郡還處於危機的泥潭當中,陳郡可以說表現的非常優秀。”

“這種由朝廷占據經濟主要份額的官營經濟模式,隻要有上計吏,統計當地的經濟所數據,由朝廷安排各行各業他們應得的利潤,這樣朝廷就可以調節一個行業的產能問題,不至於讓產能過剩,積重難返,最後隻能爆發這樣的危機。這對朝廷來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突破。”

“會稽郡太守王陵,三川郡太守曹升,南陽郡太守陳銳,邯鄲郡太守夏侯嬰等大員也上書想要在本郡進行官營變法以應對經濟危機。”

周勃的變法是極易引起大漢朝廷的重視的,其實在這次經濟危機之前,大漢朝廷早就有預計了,畢竟上計每年都在公布天下增加了多少紡織廠,增加了多少蒸汽紡織機,紡紗錠,增加了多少布匹,去年年初開始紡織業已經陷入了供大於求的局麵。

這是讓大漢高層很無奈的事情,他們提前一年多示警,想要讓紡織廠減產,把資金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減緩經濟危機的爆發,但一點效果都沒有,朝廷不要說沒有管住私人的紡織廠了,就是地方郡縣兩級的作坊都沒有管住。

上計的統計表上雖然沒有增加紡織廠的數量,但在民間小型紡織廠還在不斷增加,地方郡縣為了稅金主動瞞著上計調查的吏員,導致大量的瞞報紡織廠沒有被統計當,最終這場危機打了大漢朝廷一個措手不及,按照他們的預計,危機本應該在今年或者是明年初發生,但現實的危機卻是提前一年多時間。

官員追求的是穩定,像這樣動不動就爆發危機產業模式受到整個大漢上下漢吏的厭惡,更加重要的是,進行官營變化可以極大增加地方漢吏的權利,所以周勃和法家變革的官營模式受到很多官員的推崇,周勃他們從變法開始,就受到大漢從上到下的關注。

當周勃他們的變法已經初見成效之後,大漢的太守,尤其是那些工業大郡太守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變法,因為越是工業化,經濟危機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反而越深,反而是那些農業郡縣受到的傷害並沒有太大。

宗正叔孫通馬上出列道:“某反對擴大試點,法家變法一向是成效快,但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現在不過變法2?月,成效和後果都沒有顯現出來曾反對此時擴大變法。”

教育令伏生業出列道:“臣也反對,兩年前朝廷就因為難以管理太多的作坊,而讓少府甩賣了下屬的紡織廠,現在弄官營變法,不但多增加了幾百漢吏不說,還增加了幾百作坊,這一個郡增加的作坊就比整個少府管理的作坊還多,要是在大漢50郡推廣這個模式,朝廷要增加幾萬個作坊,增加上百倍,這少府如何管理?”

“而且一個郡漢吏就要增加幾百,大漢五十個郡要增加幾萬漢吏,朝廷本就龐大的漢吏群體再次增加數量,增大了朝廷財政的壓力,臣擔心朝廷賺的錢會被這些增加的作坊,工匠,漢吏吃垮,就像當年暴秦一般,暴秦龐大的財政收入全部喂養了幾十萬秦吏,他們依舊不滿足,還要在整個天下把善良百姓打成刑徒供養他們,暴秦時期天下的刑徒高達三百萬,占據天下百姓的十分之一,秦吏如此暴孽,連上蒼都看不下去了,這才有陛下登高一呼,天下的百姓都擁戴陛下,摧毀了暴秦。要是我等繼續增加漢吏的數量,暴秦的未來就是我等大漢的下場。”

少府令陳錘淡然道:“不要動不動拿暴秦說事,我大漢不管是國土,人口,稅金收入都遠超暴秦,現在大家不過是想要找出一個解決經濟危機的方法,教育令您沒有辦法,就不要阻止其他想要解決問題的人,提出問題那是月報記者,長安八卦客喜歡做的事情,天子讓我等成為九卿是為了解決大漢遇到的問題的。”

陳錘最看不上的就是儒家這些人,總喜歡袖手清談,動不動就拿暴秦來恐嚇人,卻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年代了。

伏生冷哼道:“這明顯是暴秦走過的一條死路,還有人想要走,本官提醒各位,有什麼問題。”

曹參看到兩人說急眼了,阻止兩人爭吵道:“大家不要急,現在召開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現在的經濟危機,而不是為了爭吵而爭吵,某覺得這種官營模式還是要多看看,不但要看它的優點,還是要看它的缺陷,最起碼現在缺陷也是很明顯的,一個陳郡就要增加400漢吏,要求全麵推廣這套官營模式,上計要膨脹到比少府還要大,增加2-3萬漢吏可不是小事情。”

“還有管理也是大問題,地方郡縣管理幾十家作坊都出現問題了,現在要他們管理幾百家作坊,他們有這個能力嗎?朝廷能監督這些漢吏嗎?這些都是大問題,某的意見還是等等看,等官營變法各種優點缺陷都暴露出來,朝廷抉擇而用。”

這個時候上計吏張蒼道:“某說說自己對官營變法的看法,曹丞相說要增加2-3萬上計吏,在下官看來,這個數量遠遠不夠,甚至要翻一番都可能不夠。”

“幾百人上計吏計算一個城池需要消耗多少糧食,多少蛋肉,多少布匹,食鹽,白糖和燃料,還有為了保障供應這些貨物,需要調配多少人手來運輸,要有多處倉庫保管貨物,當地生產的效率,需要多少外來的貨物,同時又將這些生活物資合理分配,這一套流程非常繁複不說,還要上計吏不能有私心,因為這是一套非常精妙的體係,缺少任何一環都會讓這套體係卡殼。”

聽完張蒼的話,大部分九卿官員更加迷糊了,因為在這些人看來,官營解決,不就是他們掌握權利大筆一揮,然後讓手下來調撥物資,這能有什麼難的?

隻有徐凡知道這套管理體係的難度,這套體係就像一條精妙的機器,要所有零件合力,隻要有一個零件出問題,這套體係就會出現問題,造成連鎖反應。買不到糧食的工人,工作失誤,作坊效率下降,影響產出,然而再影響一係列的下遊鏈條,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導致係統崩潰,後世已經演練過一遍。

這套體係太先進了,有的超越了時代,甚至可以說是人類管理學上的巔峰,從來沒有人能完全發揮這套體係的威力,在後世網絡上,無數鍵盤黨說,隻有AI時代才能做到這點,隻可惜AI時代來了,卻沒有這樣一套體係交給AI來管理了,最該AI做的事情,AI反而不能做。

張蒼隻能苦笑道:“現在天子隻是讓我等上計吏統計大漢的各項數據,但卻已經讓上千上計吏,日以繼夜的打算盤,同時還要去算術學院招募三倍數量的學子,幫忙計算,倒是前段時間弄出機械算盤給我等減輕不少壓力,但也隻是減少一些壓力,而要是整個天下的物資需求都要我上計吏來計算分配,6-7萬上計吏未必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