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奢侈的公平與產業轉移(2 / 2)

關中的作坊主則哀嚎連連,不斷的向四周的人抱怨,俸祿增加的太快,太高,廠子已經辦不下去了。

還有不少作坊主直接威脅道,要是朝廷繼續這樣增加俸祿,他們隻能把作坊遷移到其他俸祿低的地方了。

甚至已經有很多的作坊開始付諸行動了,關中的人力成本實在是太高,朝廷管的嚴,競爭壓力又大,墨家的總部還在關中,這些墨者總是組織工匠和他們做對,而且關中的百姓也太刁鑽了,一個不合他們的心意就要罷工遊行示威,現在朝廷還要弄一個最低俸祿法令,要每年讓他們增加工匠的俸祿。以前朝廷是幾年來一刀,現在這是打算鈍刀子割肉,根本不想讓他們活下去。

整個九月下旬,長安城撤退了上百家作坊,這些作坊有的撤退到了上郡,有的去了北地郡,還有的去了隴西郡,金城郡,甚至有一些商賈覺得,反正軌道都開通了,乾脆直接把作坊搬到河西去,即便增加一些運費,那也好過增加的俸祿開支,現在長安城一個工匠的俸祿相當於河西5個工匠,這誰扛得住,於是大漢的紡織產業開始向那些比較貧瘠的郡縣轉移。

而整個長安城來自於關中的工匠階級歡聲不斷。為此支持朝廷頒布《最低俸祿標準》的遊行示威持續了十幾天時間。

幾乎每天完成差事之後,工匠們就會自發的組織在一起,他們從各個街道當中彙聚到朱雀大街,形成幾萬人的規模,最後集中在建章宮之外,載歌載舞的慶祝,這倒是帶動了一波經濟熱潮。

但長安城的市民隻高興了半個月,很快屯墾令的告示,就貼滿了整個長安城的大小市坊,今年長安城將會征調5000人屯墾,屯墾府衙將會按照戶籍來抽簽決定屯墾的青壯。一時間整個長安城的百姓都開始慌張的準備應對屯墾的事情了。

關中,霸上鋼鐵廠。

張揚和陳愛民兩個人來到了管事辦公室。

鋼鐵廠管事周墨殷勤招待道:“兩位小兄弟請喝茶,這是上等的香山毛尖,今年新采的茶,喝了這茶可以提神醒腦,百病不侵。”

張揚喝了一口笑道:“周管事,我們兄弟來廠子裡隻是為了通知少府的命令,朝廷已經下了命令了,你們廠分到了100個名額去屯墾,希望周管事要完成朝廷交給您的任務。”

周墨道:“二位能不能向少府令說明一下我們廠的情況,現在廠子裡正在準備擴產,本就人手不足了,我們還要向外招募工匠,根本找不到100個青壯去屯墾,朝廷即便是頒布法令,那也要按現實的情況來執行,天子他老人家不是說過,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屯墾令為了解決那些無所事事的遊民準備的,而我們鋼鐵廠每個工匠,都是在為大漢的小康之治努力建設,他們在鋼鐵廠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張揚淡然笑道:“周管事,您是高看我們兄弟了。我們隻是傳達命令的小吏,哪裡有資格質疑朝廷政策的好壞?

倒是您可以經常見到天子和少府令,要是您覺得屯肯令不適合你們霸上鋼鐵廠,可以麵見天子和少府令陳情,和我等這等說有什麼用?”

周墨不滿道:“老楊也真是的,本來以為他成為了少府令,能給我們爭取一點權益,結果做的還不如大鐵錘,早知道會這樣,還不如讓大鐵錘繼續管理少府。”

大漢自從組建屯墾官署之後,每年這個時期關中都會雞飛狗跳,但因為有大鐵錘在,屯墾法令對他們這些工廠影響並不大,也就是這兩年每年會讓他們出五六十個名額去屯墾,但今年增加了將近一倍,這讓周墨覺得,楊雄這個少府令做的還不如大鐵錘好。

對於周墨的牢騷話,張揚隻當沒聽見,人家是兩千石的管事,可以隨時麵見天子的元老,再抱怨也不是他們可以管的。

兩人就這樣快速的離開了鋼鐵廠,而在他們離開鋼鐵廠的路上,遇到的工匠都對他們怒目以視,認為是他們兩人帶來了災禍。

陳愛民有點委屈道:“我等不過是傳達的命令,這些工匠就好像要吃了我們一樣。”

張揚淡然道:“習慣就好了,這些人在關中過的好好的,朝廷偏偏要把他們拉到塞外去屯墾,這事情要放在某身上,某不但生氣還想打人。”

陳愛民道:“但屯墾是每個大漢百姓應儘的義務,大漢不是大秦,把屯墾當做徭役交給少數人,這對那些屯墾的百姓也太不公平了。也會降低屯墾百姓對朝廷的認同感。當年大秦的南疆軍不就是因為不滿大秦屯墾,把他們丟在南方十幾年時,後麵天子起義反秦,龐大的南將軍就坐視大秦帝國毀滅。”

張揚好笑道:“那隻是曆史課本上的內容,上麵可不會說所謂的南疆軍大部分都是六國的遺民,這支軍隊來到了中原,到底是和我漢軍交鋒還是和秦軍交鋒,這都是未知之數。”

而後他也有點抱怨道:“關中的日子過得好好的。上麵就是要搞出這種事端,每年平白無故的給我們增加大量的差事,不知道多少家庭為屯墾的事情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啊,真不知道這屯墾令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啊?”

陳愛民吃驚道:“隻不過是一個屯墾令而已,怎麼會如此誇張,會弄的兄弟反目,父子成仇?”

張揚道:“怎麼不會?你有沒有兄弟姐妹?”

陳愛民道:“某是家中的長子,下麵還有四個弟弟妹妹,最小的妹妹今年6歲,最大的二弟今年15歲。”

張揚道:“這就是了,屯墾的名額是隨機抽選,哪怕是我等這樣的漢吏也逃不掉,你想想看,朝廷選中了你們家,你和?二弟有一個要離開關中,你父親不管是選誰都會傷到另外一個兒子,那個被選中的人是不是會仇恨自己的父親乃至於自己的兄弟?”

“這種事情某見的太多了,好在某的長子今年才不到10歲,某隻要抓好他的成績,讓他一路考上學府,然後找一個好的差事,這才能躲過屯墾令。”

“屯墾令居然會如此擾民?”陳愛民不敢相信道,他一直認為這是對大漢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政策。朝廷一直以政策性支持百姓開墾土地。那些增加人口的農戶可以獲得新的土地。不至於家族的人口增加而減少占有的資源,教他的幾位夫子都稱讚屯墾政策是大漢的根本國策,百年國策。

張揚道:“剛剛霸上鋼鐵廠的情況你不見到了嗎,要是他們願意去屯墾,會用那樣的眼神看著我們嗎?好在關中的人口多,隻要不是特彆倒黴的,一般不會選上,選上的那也隻能自認倒黴了。”

而後他歎口氣道:“走吧,今天我們還要通知兩家工廠。”

杜縣,縫紉機製造廠。

趙父破天荒的坐著火車來到了杜縣,找到趙武道:“你這工廠還缺乏人手嗎,能不能讓你幾個兄長在此做事?”

而他父親身後的幾位兄長,卻一臉期待的看著趙武。

趙武苦臉道:“你們都到杜縣來做事了,那再去河西乃至西域屯墾有多少區彆?就某聽到的情況來看,西域的季國公,對每一個去西域的人開出了五百畝土地,還會分配幾戶西域佃戶,這是去了西域就能做地主的好差事。”

趙武不想留下自己的這些兄長,他這裡是在開作坊,就要想辦法壓低工匠的俸祿,這些兄長要是來到自己的作坊,他俸祿給高了,其他的工匠會不滿,給低了這些兄長又會不滿,與其這樣左右為難,還不如乾脆不招這些親戚。

趙父不滿道:“這怎麼能一樣,在杜縣坐火車最多1日就能返回長安城,這要是去了西域,能不能回關中都是未知之數。”

趙武道:“好男兒當誌向四方,這個是500畝土地,種上棉花一年能賺幾萬錢,這不比待在關中的農村要好,兄長們要在某個作坊裡打工,一年怎麼賺也賺不到這個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