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各自美好的前途(1 / 2)

法家的這個模式讓徐凡既熟悉又陌生,有的像上計經濟,但又不是完全一樣,又有的像蘋果的產業鏈管理的模式,隻不過主導這一切的由蘋果變成了法家的官吏而已。

就目前情況來說這種主導的經濟模式極其匹配大漢現在的情況,發展極其迅速,法家還把這一模式推廣到麻布棉布行業當中,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讓陳郡的布匹產業幾乎翻了一倍,年產能突破了千萬匹,成為了的大漢紡織業的中心。

對此徐凡也隻能感歎,法家不愧是戰國以來最強大的主角,就這執政經驗也甩後輩幾十條街,從農業社會跨度到工業社會都能無縫連接,這省了多少學費!要知道後世工業國交的學費都能堆成一座金山了。

尤其絕的是,法家陳郡快速發展的產業和大漢均田製綁定在一起,他們大肆在農村招募工匠,但對這些工匠有個要求,有了差事之後,就必須交還大漢的土地,由朝廷重新分配。

在大漢有土地可以解決溫飽,但農戶的收入顯然是不如工匠的,越是產業大郡情況越是這樣,陳郡的一戶農戶一年可以賺三萬錢,但平均下來每個月也就不到3000錢,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戶七八口人,除了老人小孩,哪怕隻算鄉村的青壯,他們的月俸祿也就不到千錢,而在陳郡,工匠的普遍底薪是1500錢,普遍俸祿是兩千錢,所以一?工匠的收入就可以抵一戶,而陳郡的工匠普遍是雙薪家庭,哪怕是年長的父輩也能合理的利用起來,一年也能賺個三四千錢的養老費,所有陳郡工匠的收入大概是農戶的2-3倍左右。

同時工匠也可以通過提升技術提升俸祿,他們的俸祿每隔幾年就有一定的增加,而在農村想要提升收入就很難了,土地是固定的,收入也是比較固定的。

所以陳郡的農戶能得到一個工匠的差事,他們也願意交出土地,在在法家這一係列的政策之下,陳郡農戶不是被轉化成為了工匠,就是被勸導去江南屯墾,鄉裡土地矛盾得到改善,一狹五口治百畝田的景象再次出現在陳郡,同時他們又把產業鏈上的農戶組織起來,讓農戶收入增加,這才讓陳郡全郡實現小康。

而陳郡也第一次出現工匠數量超過農戶數量的事情,也因為產業大興,陳郡本來有落後的趨勢卻再次飛速發展,追上長安城和會稽郡,甚至可以說,會稽郡要不是發現了天竺,有天竺市場這個外掛,陳郡甚至可以追回經濟第二大郡的寶座,至於長安城這裡就不做比較了,畢竟以全國奉一城,這已經是GM了。

就現階段而言,長安,會稽郡,陳郡是大漢的三個一線城市,三地加每年上繳的財政收入突破一百六十億,占據大漢財政的四分之一,三川郡在輕工業被會稽郡追上,重工業又比不上長安陳郡這些大郡,這場激烈的競爭當中已經被落下,成為二線領頭羊,而南陽郡,臨淄郡,蜀郡,邯鄲郡則跟在三川郡之後,大漢餘下的郡縣,用大漢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三線了,吃個飽飯不成問題,發財就不要想了,每年靠著朝廷的財政支付進行基建。

陳郡這五年突飛猛進的發展看到四周的漢吏心癢癢,官私合營的模式漢吏太喜歡了,在這種模式下,他們的權利無限增加,可以決定一個產業的興衰,可以加速產業的發展,還可以出政績,這簡直是天下最完美的製度。

這個時候大漢的漢吏看法家也順眼多了,難怪當年始皇帝要依靠法家來統治天下,他們真可以製定讓人舒心的製度,想要辦事情還真少不了法家。

從前年開始,潁川郡,九江郡,衡山郡等郡縣漢吏都上書要把官私合營的試點擴張到他們的郡縣,但卻統統被徐凡以條件不成熟拒絕,而這一拒絕就是三年了,下麵的漢吏都有的不懂天子的意思了?

這是在警惕法家,還是不喜歡官私合營,所以他們想要周勃再問天子的意見。

而周勃也想要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大漢,畢竟他是這個模式的發起人,這模式推廣成功也是他的政績,而且這比減農業稅更加能出成績。

徐凡想了想道:“今年上計之後,把九江郡,衡山郡納入官私合營的範圍,任命鄭齊為九江郡郡監軍,謝俞為衡山郡郡監軍,九江衡山兩郡的官私合營就由他們推動。”

九江郡和衡山郡在大漢就是兩個小透明,而且他們也極其倒黴,夾在大漢兩一線大郡之間,當地的青壯百姓差不多都要被兩郡吸光了,而商賈也差不多被會稽郡吸光了,雙重buff疊加,這兩郡每年的上計考核都不怎麼樣,所以他們對改革的動力最足。

周勃喜道:“諾!”

雖然隻增加了兩個小郡,但這也是好的開始了。

大漢曆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大漢各地封君開始調動自己的力量向臨淄郡轉移。

同日周章向徐凡辭行,他打算親自坐鎮新大陸,徐凡雖然屢次挽留,說他年紀大了,受不了這樣的奔波和開拓之苦,還是留在長安城。

但周章卻對徐凡說,自己的長子長歪了,那隻能自己親自教導,他打算用自己的餘生親自教導周策。

周章離意已決,徐凡也不好多勸,這種家務事誰也不好多說,他隻能讓周章看的一下徐愛民。

大漢曆二十四年,五月一十八日。

大漢三十餘位封君成為了第二批遷移新大陸的諸侯,他們聯同北殷洲都督府的船隊,共同組建了一支上百艘萬石海船的龐大艦隊,運輸了2萬餘想要去發財的百姓,浩浩蕩蕩奔向新大陸。

大漢曆二十四年,十月。

今年大漢賢者大會有兩件最大的事情。一是降低農稅的名單再擴大十個,內史郡,陳郡,會稽郡,三川郡等大漢最富裕將成為大漢減稅名單當中的一員,自此大漢一小半的郡縣開啟了減低農稅的模式,大漢朝近一半的農戶將會受益這個政策。

二就是漢吏欣欣念叨的官私合營模式,天子終於願意擴大試點了,隻是讓他們失望的是,第二批試點隻有九江郡,衡山兩個小郡,天子如此小心謹慎,有的像老婦的裹腳布,又長又臭,讓等了五年的漢吏有點失望。

而在諸侯大會當中,大漢又有三十位封君向天子申請移封新大陸。

因為就在這半年時間內,曹性他們又發現了兩個大型銀礦群,半年時間,新大陸又向大漢輸送了60萬斤白銀,3萬斤黃金,現在新大陸已經成為了大漢最熱點的航線,無數海商湧向這新的財富之地。

留在大漢境內的封君哪裡還忍得住了,這哪裡是新大陸,簡直就是一座銀子做的大陸,金銀礦的數量居然如此多,產能如此大,簡直前所未有,這機會要是沒趕上,子孫後代都要埋怨他們幾百年時間。

於是諸侯大會之後就有了第三批出海建設諸侯國的封君。

大漢曆二十四年,十二月末,陳郡。

春節臨近,整個大漢也變得異常熱鬨,說起春節,徐凡還是小小任性了一次,秦代以十月初一為元旦。最開始幾年徐凡是極其不適應,這個時代本就是全球的溫暖期,關中十月氣候和夏季差不了多少,三十多度過春節,真讓徐凡有種時空錯亂之感,後麵在大漢曆八年的時候,徐凡讓人重新製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這場讓徐凡的春季變得正常了。

而春季期間的陳郡熱鬨更是超越了大部分地區,一批批年貨從陳郡各大倉庫,工廠當中拉出來,而後又被分包拉到各個工廠內,最後分發到各個工廠的工匠手裡。這其中工廠效益好的,發的多。工廠效益差工廠,則發的少一點,但除了這些福利待遇之外,基本上每個工人都會多一個月的年終獎。

工人們大包小包往回帶,有的人甚至直接拿一輛獨輪車來裝年貨,這個時候也是陳郡各個工人比拚的時候,發的物資多的工匠,走路事情頭都是往上抬的,少的工匠遇到比自己福利好的工匠,隻能低頭讓行。

這種年終獎的情況雖然在大漢已經不少的,但這不是強製性的要求,有些小氣的工廠主隻會發一些不值錢的貨物,年終獎就不要想了。隻有那些收入高,福利待遇好的工廠才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