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陳買的要求與強大的法家官員(1 / 2)

大漢曆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長安城,燕宮。

北殷洲都督府主簿陳買,向天子和丞相周勃彙報了,都督府這半年來開墾了多少土地,種植的多少糧食,教化了多少瑪雅人的數據。

徐凡滿意的點點頭,而後說道:“土地製度是都督府紮根新大陸的根本,你們不要吝惜這些土地的封賞,隻要我大漢百姓願意待在新大陸,土地就隨便讓他們圈占,如有必要,都督府甚至可以幫助他們開墾,新大陸土著也可以按他們說漢話的標準獲得土地,能熟練掌握漢語的土著,他們已經完成了教化,就可以分他們100畝土地,給予他們大漢公民的權利,都督府在新大陸,一定要時刻明白一個情況,要把朋友弄得多,敵人弄得少,賞罰要公平,萬萬不可在新大陸做出天怒人怨之事。”

徐帆記得後世互聯網上一個說法,就是說西班牙,葡萄牙他們占據了新大陸,最富饒的土地,但為什麼他們反而被趕了出去?而牛牛他們占據了新大陸的爛地,他們為什麼反而會紮根下來?

是的,在最開始占據好地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當時那些殖民者的心裡,有金銀礦這種土地才是好地,沒有的就是壞地。

但西班牙,葡萄牙在當地隻挖礦不建設,弄得天怒人怨,自己也沒什麼根基之地,自然就被趕了出去。

而牛牛他因為是後發國家,隻能占據一些西班牙,葡萄牙看不上的土地,挖不到黃金,白銀隻能跟種地了,但這樣反而能把利益傳導到底層,因為你要把土地分給底層,那底層的百姓自然就紮根在新大陸了。

在徐凡看來這話是有點道理的,金銀最後隻能流到大漢的貴族階層,隻有田地才能讓大漢的百姓紮根在新大陸。

陳買點頭道:“臣定當把陛下的教誨帶給都督。”

周勃道:“你們都督府在新大陸有什麼困難?需要朝廷給予何等的支持?”

陳買道:“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手不足,不管是建造城池,開墾土地建造工業區都需要人手。”

周勃皺著眉頭道:“朝廷最多幫你們運輸3000百姓過去,餘下的就要靠你們都督府自己解決。”

新大陸的確是太遙遠了,即便是大漢朝廷運輸一個百姓過去的成本也超過了兩萬錢,比那些商賈的成本更高。

商賈可以用人擠人的方式,運輸百姓去新大陸,但大漢朝廷肯定不能這樣做,但海船的內部空間就是那麼一點,稍微增加一點活動的空間,就要降低運輸的效率,成本自然也就更高了。

陳買道:“還請丞相在大漠招募上千牧民。”

周勃遲疑的看著陳買,都督府主要的任務是種地怎麼招募牧民?

陳買解釋道:“起始城沒有耕牛也沒有戰馬,甚至方圓千裡都沒有大牲口,這導致都督府開墾田地的進度極其緩慢,但我等從瑪雅北方的城邦打探到一個消息,在新大陸北方的草原地帶,有一種體型比我大漢水牛,黃牛還要龐大一些野牛,這些野牛在新大陸數量極其龐大。我等想要捕獲這些野牛,把這些牛馴化為可以耕作的牛。”

周勃道:“這點朝廷可以幫你們做到。”

大漢朝廷這些年對大漠的政策就是,儘量把大漠的牧民往外遷移,控製大漠的人口數量。這些年匈奴人陸陸續續往大漠轉移了十幾萬人口,另外還有幾十萬人深入到大漠的各?郡縣,成為各郡縣當中的牧場主。

徐凡受到後世的教訓,自然不會讓這些牧民以部落的形式南下,他們一個個拆分成家庭農場,牧民在大漢的各郡縣承包一些荒僻的山頭養殖牛羊,或者就在一個繁華的郡縣建設一個定居的養殖場,模式就和後世的一樣,這是牧場以給大漢的百姓提供牛奶和牛羊肉為主。

隨著大漢這些年經濟的發展,養殖業的收入自然也是水漲船高,這些家庭牧場主的收入都是屬於比較高的範疇,這些牧民已經順利的融入了大漢的生活當中。

但大漠要承擔的人口壓力依舊巨大,10多年的和平時期,讓大漠增加了上百萬的人口,這些牧民也渴望中原的繁華生活。但如何幫助他們找到一個比較穩定的差事,這是連大漢朝天都感覺頭痛的事情。陳買要大漠的牧民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幫周勃解決問題了。

陳買想了想道:“朝廷能不能把挖掘經營礦的財政收入,留在都督府,以供都督府開墾新大陸使用。我等計算過有這筆收入的話,多福的收支就能勉強平衡可以加快新大陸的發展。”

這個問題周勃隻能看向天子。

徐凡道:“這筆錢如果歸了你們都督府,那你都督府以後需要朝廷的貨物都要花錢。”

陳買道:“我等明白。”

陳買離開之後,周勃對徐凡道:“陛下,陳郡試點已經有五年時間了,這5年時間陳郡的財政收入突破了六十億錢,翻了一番,陳郡大量的農村人口被吸納到陳郡的各個工業區當中,成為了高收入的工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